《大明劫》中的瘟疫在今天还会出现,但世界已然改变

文 / 北斗维斟
2020-02-08 08:09

七年前的这部老片,现在回看起来,里面对军人与医生、政治与民心的探讨依然十分有意义。而且可以看出中医对抗传染病并非没有先例。

中医对于传染病并非手足无措,早在明朝就有医师对抗瘟疫的历史

匡扶皇室的军人,一心为国

这是部根据史实创作的影片,1642年,大明崇祯15年,农民起义军已经日趋壮大,把官军堵在开封已成困局。朝内无贤臣良将,崇祯万不得已将关在牢内的孙传庭将军释放出来,却还时不时跟太监犯嘀咕担心人家自立。

孙传庭先到潼关,整顿军务,眼见所见即是大明“劫难”之前的各种征兆:粮库缺斤少两、器械破败残缺、乡绅自私享乐、军官中饱私囊、瘟疫横行军民、军医愚昧保守。当然这其中主要还是人祸。

当乡绅为其接风洗尘时,面对一桌子的礼物,他不为所动,张口就问他们要钱要粮要赞助,却只收到几张500两银票。

再也憋不住怒火,质问这些无脑的乡绅,“给我孙传芳这些东西,却只给大明朝这点银两,大明朝如果亡了,给我孙传芳又有什么用?”

然而面对各种糟糕的情况,作为一心为国的军人孙传庭既然接了这个烂摊子,就只能干下去。

悬壶济世的医生,坚守医道

作为江湖游医露面的吴又可,先是给官军疗伤,结果人刚治好了,就遭遇匪军,被杀了。

然后又给匪军熬药治病,保住其性命。当匪军劝他一起造反,博取个高官厚禄时,他一句世代罔替,焉知祸福就避过了。

直到见了自己的老师,被盘问起来,才知道人家原来是太医,只因受不了太医院里那些当官当得忘记本分的人,才挂冠而去,行走江湖做了游医。

恰巧他老师是军医(官),要去给大量生病的官军治病,然而两人却因为药方不同、理念不同产生分歧。

要知道那时还没有传染病的概念,瘟疫更多是被当鬼魅附体,指望巫术祈福以攘除。

老师作为老中医,面对士兵的病症只知道遵循传统,将《伤寒论》奉为宝典,各种调理。

而吴又可大胆提出质疑,结合观察实践,发现了瘟疫的传播方式——空气飞尘。并据此认为通过开窗通风、隔绝病患、泻药去毒等方式,可以避免瘟疫的大范围传播。

将军、医师和而不同

事实证明,刻舟求剑的老师害死了众多兵士。

杀伐果断的孙将军大胆启用吴医师治疗全军。(其实也没办法,治不好的军医不是被杀就是跑路了。)

即使是曾经的太医吴又可,在那个年代也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跳出历史的局限,真的治好兵士。

但是却通过分类隔离、泻药排毒保住了大部分人不被感染,稳住了患者的病情。

至此,两人英雄惺惺相惜。一般的剧情该是联手战胜疫情、匪军,还人间太平。

然而故事的结局多少有些可悲凄凉,却又是符合历史的。

大将军孙传庭为整顿军备得民心而杀豪绅、为不留后患好剿匪坑杀病军,虽看似残忍,但也是迫不得已,却最终只落得功败垂成,为腐朽的大明做了殉道者。

而看破世代更替的小医生吴又可本想一视同仁,眼里只管病患,不管阵营,但看到救的人再多,最终还是另一方杀掉,只得归隐山林,终写出《瘟疫论》。

历史会相似,但不会相同

在2020年伊始,人们还准备对春晚吐槽为乐之时,我们也迎来了一场“十年一遇的大疫”(吴又可面对的情况)。

和平年代,对抗“瘟疫”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这时的“国家保卫者”就是医生。

他们不仅要发挥医生的角色,救助病患,同时也是承担起守土卫民的重担。

但正如孙将军感叹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因为任何一场瘟疫或战争都是对国家的一次大考验,是对为官者、经商者、从医者、卫民者以及民众的全方位检验与治疗。

这个时代依然有面对疫情而毫无担当的官员、有不拔一毛从中牟利的商人、有犹豫不决忘记本分的医生(医官)、有唯恐天下不乱的造谣者和病毒传播者。

但是我们相信历史终究不会重复,因为那样的人终归是少数,维护我们幸福的捍卫者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