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6岁男孩疝气复发,家长偏信“祖传秘方”,吃完之后中毒了!

文 / 福建卫生报
2019-05-20 20:14

提起“祖传”二字

大部分的人都会把它和

“好东西”“宝贝”挂上勾

可这

路边吆喝的“祖传贴膜”考智商

熟人介绍的“祖传秘方”却要命

近日,一名6岁的男孩小吉

就因为这“祖传秘方”

中毒了!!!

因跟随父母来福州某工地打工,来自四川的6岁男童小吉(化名),入读了工地附近的幼儿园。

近日,小吉疝气复发,他的父母希望不要手术,而是靠吃药缓解疝气的病症。

于是多方打听,经熟人介绍得知,有一家诊所有专治疝气的“祖传秘方”,于是就带着儿子前往就医。

该诊所的医生给小吉开了中药,连续吃了一周,未得到控制,小吉还出现了腹痛、抽筋、抽搐等症状,病情逐渐加重,本月9日晚间送至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

林东如在为患儿诊断

入院后,经检查,发现小吉血液中铅含量过高,结合入院时的症状表现,医生诊断小吉为急性铅中毒。

随即对小吉行“驱铅治疗术”,病症得以缓解,目前留院逐渐康复中。

好端端的一个孩子,吃了几服中药后,就导致铅中毒了?

“祖传秘方”让孩子铅中毒

所有问题的根源就出在这个“祖传秘方”上。

在病史追溯过程中,小吉的父母回忆,当时诊所的医生在开药时提及“秘方”中添加一味叫“密陀僧”的中草药,这是其他诊所没有的做法。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林东如说,密陀僧,含有很高的铅含量,一旦导致铅中毒,则会带来腹痛、抽筋、抽搐等症状,甚至引起神经系统疾病,不及时治疗,症状加重,影响记忆力和生长发育等。

“临床上,铅中毒常见于慢性铅中毒较多,像这种急性铅中毒的例子很少,一般都是服用了含铅的药物或食物直接引起,若不使用驱铅治疗方法,一般会长期停留在 体内不容易排泄。”林东如提醒家长,对民间一些秘方不可随便用,中药里很多成分不明,含有很多重金属成分,加之每个人对药效的敏感性不一,用的量多了会有产生危害。

另外,作为开方的医生,更应该要了解患者病情,对方子中含有的药物成分必须要有深度了解,掌握和控制使用量,因为铅对孩子的危害非常大,而且一旦影响了发育很难再纠正。

所以预防铅中毒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治疗。

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铅中毒?

不少孩子铅中毒后表现不明显,症状不典型,要确诊是否铅中毒,通常要靠检查血铅浓度才可得知。

但不同的中毒类型,孩子的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

1. 急性或亚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接触过多的铅,就会引发急性或者亚急性铅中毒。

这时候,孩子可能会说嘴里有金属味,同时会出现流口水、呕吐 (呕吐物为白色奶块状)、肚子疼得不行等症状。

还有一些孩子,这时候会出现手脚末端感觉减退。另外,出现铅中毒性脑病时,孩子还可能头痛得不行,出现惊厥甚至昏迷。

2. 慢性铅中毒

持续较长时间以比较低的量接触铅,但是体内蓄积的铅含量达到或超过中毒剂量,就会出现慢性中毒的表现。

孩子可能吃不下饭、腹痛、腹泻或便秘,这些表现有很多可能原因,容易被家长忽略。长此以往,孩子可能身材矮小、存在多动与学习障碍等问题。

警惕生活中的铅危害

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接触一些含铅的物品,如:颜料、油墨、油画棒、彩泥、玩具涂料、铅水晶玻璃器皿、彩绘玻璃、颜色艳丽的家具、餐具。

不仅如此,含色素的零食、罐装食品和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污染的空气环境也都含有铅。

此外,还有一些较容易忽略,比如患铅中毒的母亲的乳汁、妈妈们经常使用的化妆品和染发剂、长期侵袭的二手烟,甚至燃烧电池筒等产生含有铅化物的烟尘。

作为父母,使孩子远离铅中毒,需要注意这些——

1.少让孩子接触人多且汽车流量大的环境;

2.让孩子勤洗手,避免孩子在吃东西甚至吮指头时不经意间把铅带入体内;另外家长还要经常拖地,用湿抹布擦拭窗台,因干抹布会让铅灰到处飞散。

3.选择家庭装修材料,特别是涂油漆的家具、装饰品、墙纸等含铅涂料时,务必注意这些东西的含铅量。

4.食品添加剂也含有铅,少给孩子喝饮料、吃糖果。

5.远离二手烟环境。

6.钙、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缺乏会导致铅的过量吸收,因此要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钙、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

END

编辑:乔一

福建卫生报记者:张帅

通讯员: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