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行医救人无数,为何却要拼命毁掉一味药方?

文 / 盖饭谈历史
2018-09-11 18:23

孙思邈是我国中医学史上的最重要的先辈之一,与华佗、扁鹊、张仲景、李时珍、葛洪等人不分伯仲。孙思邈是唐朝时期的著名医药学家和道士,不知道是否与修道有关,孙思邈非常的长寿,史书记载的他终年141岁。

孙思邈从小就异常聪明,有“圣童”的美称,后来因身患疾病费尽了家财,于是到了18岁的时候,孙思邈就立下誓言,一定要将医学研究透彻。两年之后,孙思邈在医学方面就有所小成,已经开始在附近乡邻之间行医治病了。

孙思邈的一生无心仕途,常年隐居深山之中,把全部身心都扑在了医学研究之上。他一方面下功夫钻研一些医学著作,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同时还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他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两部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就提到了一味药方——五石散,此药方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五石散本是名医张仲景发明的,当时张仲景发明这个药方是给那些伤寒病人吃的,因为这副药方性子燥热,对伤寒病人有所补益。

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过一位名叫何晏的文人的推广,食用五石散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这是因为食用五石散之后,可以让人浑身燥热、性情亢奋、神明开朗,还容易让人上瘾,这就有点像我们今天的毒品这一类的东西。魏晋时期,就经常有人死于五石散之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为什么喜欢吃五石散这种毒品一类的东西?主要还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魏晋时期是一个动乱不断的年代,人们普遍向往魏晋时期的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放浪形骸的行为风格。其中,吃五石散喝温酒,就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们的生活标配。所以才会诞生,食用五石散的流行文化。

这一流行文化,一直延续到了唐朝。孙思邈在研究透彻五石散的危害之后,将五石散的药方稍作了一番改动,使其从一个容易吃死人的东西变成了只是会有一点副作用的药品。五石散的功效并没有遭到削弱,其中就包括令人上瘾。

孙思邈深知此药的危害性,于是在贞观年间,就曾向唐太宗请示,毁掉这一药方。但是由于很多皇宫贵族也在食用五石散,并且也没出什么事情,唐太宗便拒绝了此事。

后来,孙思邈便利用自己的名望,在天下广泛散布消息称,世间很多五石散的药方都是假的,于是就有很多人上门询问缘由,这时孙思邈就详细的告诉来者五石散的危害,然后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五石散渐渐地不再那么风靡了。

直到孙思邈临死之前,此药方还未被彻底销毁,于是在他临死前就嘱咐弟子们,一定要将此药方彻底毁掉。经过孙思邈一代又一代弟子的努力,这一药方终于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