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妙方】治疗头痛小妙方

文 / 预约您的健康
2017-07-04 09:26

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病程缠绵,用下方治疗效果良好。

桂枝24克,白芍18克,半夏9克,瓜蒌30克,黄连15克,川芎9克,白芷9克,菖蒲15克,远志15克,茯苓15克,赤芍9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头痛有很多原因,临床上常见的有神经性头痛和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大部分病人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头痛性质为钝痛、胀痛、压迫感、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血管性的原因来自于血管,故统称为血管源性头痛。血管源性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因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称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有明确的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颅内血肿、脑血管炎等)所致的头痛,称为继发性头痛。因为血管和神经的密切关系,在临床上部分患者难以严格区分是源自血管还是神经,统称为血管神经性头痛。

从中医理论分析,头痛首先要区别外感与内伤。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而无休止,多属实证,治疗以袪邪为主;内伤头痛起病徐缓,病势也较缓,时作时停,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证,治疗以补虚为主。外感头痛分为风寒、风热、风湿等型。对于风寒头痛:常见到头痛,痛连项背,恶寒,无汗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散风寒,常用川芎茶调散加减。风热头痛:常见到头痛而胀,甚则头痛欲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尿黄等症状,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常用芎芷石膏汤加减。风湿头痛:常见到头痛如裹,畏风,肢体困重,胸闷,食欲欠佳,小便不利,大便或溏等症状,舌苔白腻,脉浮濡。治宜袪风胜湿,羌活胜湿汤加减。请输入标题 bcde

内伤头痛常见证型有:

(1)肝阳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心烦易怒,面红口苦,夜眠不宁,大便干结等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潜阳,常用天麻钩藤饮。

(2)气虚头痛:常见到头痛绵绵,时发时止,越累越痛,倦怠无力,自汗畏寒,食少便溏等症状,舌淡,苔薄,脉弱。治宜益气升清,用益气聪明汤加减。

(3)血虚头痛:常见到头痛头晕,面色苍白无光泽,心悸等症状,舌淡,脉细。治宜养血为主,常用四物汤加减。

(4)肾虚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耳鸣,精神疲乏,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症状。肾阳虚者呈现面白畏寒,腹泻便溏,自汗,手足冷,食欲欠佳等症状,脉沉细弱,治宜温补肾阳,常用右归饮;肾阴虚者兼有烦躁烘热,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尿赤便秘等症状,脉细微,舌红,苔少,治宜养阴滋肾,左归饮。

(5)痰浊头痛:常见到头痛昏蒙,胸脘痞闷,食欲欠佳恶心等症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治宜化痰降逆,常用半夏白朮天麻汤。

(6)瘀血头痛:常见到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而且痛得像锥刺一样,舌有瘀斑,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注:

本验方摘自2014-3-7中国中医药报,方中桂枝、白芍是常用药对,可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半夏、瓜蒌、黄连是小陷胸汤,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川芎、白芷可以疏风清热止痛,菖蒲、远志具有开窍安神的作用,茯苓健脾化湿利水,赤芍活血,总体来看,本方剂的主要作用是清热化痰、疏风解表,适合于素有痰湿,感受外邪导致的头痛。文中提到的血管神经性头痛,仍需要进一步进行辨证后确定是否适合本方。此外,方中桂枝、瓜蒌、黄连用量偏大,桂枝常用量3-10g,瓜蒌常用量9~15g,黄连常用量2~5g。这个剂量可以由医生单独签字适当增加,作为验方推荐,使用不宜超量。

进一步学习或购书,

请联系:中国中医科学院 方老师 17710026687(微信同号)

长按二维码扫描并关注我们

为自己订阅一份健康!

也可以关注

“代博士大健康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