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食疗并不是随便捣鼓着吃点什么好

文 / 医书老师
2018-05-18 14:18

貌似很多朋友还不知道真正的食疗是怎么回事,或者认为食疗呢,还是每天饭桌上吃的食物。

经常很多人问,老师我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我该多吃点什么啊?

对于这个问题呢,辨证完身体情况之后,关于应该吃什么食物我是不给建议的。因为对于已经一定程度的失衡,吃食物在可见的时间段内,不会有什么明显效果。

而我给大家开的食疗方案,但凡按照方案调理,一定有效。首先,食疗并非每天饭桌上吃的饭菜,那是填饱肚子、提供必备营养的东西。因为要让食材发挥药用价值的调理功效,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也并不是弄点五谷杂粮凑一块儿磨粉就可以的。

有效的食疗要经过一些什么过程呢?

第一步,食材的选择,当然要选择药食同源的食材。药材要讲究道地药材,食材也是一样的。

比如黑豆要选绿芯的,薏苡仁要选小粒的,花生仁要选四粒的,核桃有时候用的是核桃分心木等等。

第二步就是组方,搭配制作了

同样的,需要按照中医食疗组方,根据食材的四性五味,依君臣佐使,精确配比,炮制。制作过程要求也是相当严格的,比如红枣和桂圆就不能放到一起加温超过50度。如果混到一起超过50度,两样都会失去调理功效。

而有些食材,切割磨碎是不能太细的,否则会损失一些有效物。另外一些油脂含量高的,切割磨碎时候特别容易结块。另外,不同的食材,发挥最佳功效的烘焙温度也是有差别的。

而药食同源的食材,也是存在偏性的,需要合理的组方来配比,最后呈现性平的状态。如果有偏性,吃多了都会导致身体失衡。这个在五谷杂粮粉中特别常见,吃到便秘、上火的,很多。还有些产品本身呈性寒的,吃的越发阳虚的也有。

再说一下,药物和食物的区别。

之前讲过一次食材四性五味的课。药材与食材最大的区别是,药材的偏性是相对大的,而食物偏性最小,或者性平。介于两者之间的那些,就属于药食同源的选择范围了。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剩下那一点,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也就是说,药性越猛的,如果用错了,那么副作用会很大。食物也存在偏性,相对药物而言,就小多了,但如果吃的不对,数年数十年长期吃,日积月累,对人体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其实一些养生的宜忌,也是最好要讲究医理根据的。

食疗呢,就是发现了药食同源的食材的四性五味的特点之后,通过合理配比和制作,让不同成分功效之间相互驱动,从而呈现整体的功效,做到性平而效达。长期吃,对身体绝对无害,同时也发挥对应的功效。

本文为闲小豆医书老师原创文章,传承中医文化,助力自然健康,欢迎交流,有健康问题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