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运行与人体的睡眠关系

文 / 药葫芦娃一点号
2021-01-21 00:35

钱钟书老先生在《围城》中有过一段对睡眠的描绘:“睡眠这东西脾气很怪,不要它,它偏会来;请它,哄它,千方百计地勾引它,它便躲得连影子也不见”。如同男女之恋,有些人极力对抗,可仍桃花不断;有些人奋力追寻,却杳无姻缘。

“没有什么是睡一觉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睡两觉”,人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睡眠对人的作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俗事烦扰、疾病折磨、饮食失宜等都会造成睡眠的离失,人类与失眠的较量延续了几千年。

现代认为睡眠的作用主要有五种,在《斯坦福高效睡眠法》一书中较为详细地记录了这五种作用,兹列于下文:1、睡眠可以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2、睡眠之后记忆开始整理,并扎根于脑中;3、调节激素的平衡;4、提高免疫力,远离疾病;5、排出大脑中的废物。

作家毕淑敏曾说:“失眠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发明了各种药片,来帮助人的睡眠。睡眠本是人的自然本能,现在需要用药物来帮忙。一想到人的基本需求,居然被五光十色的小小药片所左右,便悲伤并且害怕”。作为一个作家已经认识到了药物维持睡眠的不可取。

《诗经·关雎》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篇章,记录了“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其实中医与失眠的斗争从很早就已经开始,《黄帝内经》中记载了“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症状,这就是出现在医书中最早的失眠。到了东汉年间,中医出了个大圣人,张仲景记载了许多治疗失眠的方剂,让后世有方有法可遵。

失眠虽与许多因素有关,但归根结底是人体阴阳的平衡失调。阳气不能入于阴分,阳气相对亢旺,神气亢奋,自然很难入眠。《黄帝内经》对失眠有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这段话虽然表面上是在描述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异同,其实正是对失眠原因的探讨。气血旺盛,流通顺畅,肌肉丰满,运动灵活,营卫相协运行,这些功能正常才是睡眠正常的基础。

我们从中看到气血与失眠的关系十分重要,为什么这么讲?气血的量、通道、流畅度都深深地影响睡眠。《黄帝内经》载“心藏血,血舍神”,心神主宰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而需要血液的滋养,如果气血不足,心神得不到滋养,便不能“舍神”,心神不能住在心里,便会在夜间妄动,造成睡眠不安,或难以入睡。名方归脾汤为补益气血治疗失眠的代表方剂。

瘀血是人体内停滞不动的血液,是一种既没有功能,又能产生病理影响的产物,故又称“衃血”。包括经络中的凝血,同时又包括离经之血。而血液运行不畅亦会导致失眠,瘀血内阻,新鲜的血液生成受阻,心神不能容纳于血液之中,亦会导致心神不安,进而失眠多梦。清末的医家王清任认为瘀血所至失眠,并创制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医林改错》记载“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

营卫是中医很重要的一个观念。营气是运行与血脉之内的气,有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并且可以维持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不至于溢出脉外。卫气运行与脉外,有守卫人体不被外邪入侵的作用,就像边境的部队,防卫国家安全。营气与卫气结伴而行,两者不相和谐就出产生诸多的异常,失眠就是其中之一。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睡眠规律是营气与卫气相互协调、正常运行的结果。营气、卫气来源于饮食消化得来的精微物质。脾脏是消化食物,运化水液的主要脏腑,滋养其余四脏,因此有“后天之本”的称谓。脾脏是气血生成的总司令部,脾胃的消化功能是化生营卫的基础。神的活动也是人体诸多生命活动的表现之一,神的功能发挥需要精气血的滋养,精气血是神得以化生的物质基础,精气血衰少则神无所依,导致不寐的发生。

在《灵枢·口问》中记载:“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盛则寤矣。”营气与卫气一昼夜周流全身五十周,白天行于阳,夜间行于阴,二者会合于夜半子时,行于阳则清醒,行于阴则入睡。只有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才能昼精而夜瞑。

失眠并不可怕,找出导致失眠的病因,利用大自然的力量,使人体阴阳协调,阳气能内入阴分,从而使良好的睡眠与你相伴。白天适当做一些运动,使阳气从体内发散而出,打通人体气血运行通道,将多余的毒素排出体外,到了夜间阳气自然有内入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入阴,完成良好的睡眠。

当然配合上合理的情志疏导,并且以处以合理的中药,调整人体的阴阳,使阴阳平衡,阴平阳秘,阴阳出入正常,睡眠自然转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