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感冒也有风险,头孢到底能否安心用?

文 / 中国好医术
2017-08-01 16:22

据媒体报道,近日湖南某镇的村医张某遭遇了“人财两空”的横祸。张某在外打工的侄子返乡探亲,回家后声称喉咙痛,希望姑父张某给其静脉注射头孢消消炎。张某给其用4.5克头孢配500毫升液体进行滴注,滴注的同时一家人吃起了团圆饭,席间还喝了几瓶啤酒。没过多久,患者满面通红,头晕心慌。在紧急送往医院时,人已经快不行了,外加乡镇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患者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张某为此赔付了30万,教训可谓惨痛。

治感冒也有风险,头孢到底能否安心用?

酒桌上,我们经常会听见有人用“我感冒了,正吃药呢”这样的话挡酒,这里所说的药一般指头孢类药物。似乎这样的话说多了,人们反而不以为意。头孢配酒真的这么危险么?通俗的讲,头孢等抗生素类药物中含有的一种成分,可以阻止酒精中的乙醛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乙醛在体内代谢不出去,浓度逐渐升高。轻度患者会出现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过敏、血压低、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等,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甚至休克死亡。因此服用头孢期间不能饮酒并不只是一句客套话。外加头孢类药物的代谢期较长,一般情况下,头孢类药物至少要和酒间隔一周,和含乙醇的饮料或药品也一样。

治感冒也有风险,头孢到底能否安心用?

不过,头孢的潜在危险性不仅仅只与酒精配套出现。近年来,头孢类抗菌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纠纷时有发生。使用头孢类抗菌药到底需不需要做皮试?关于这一问题似乎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医院做,有的不做;有的所有头孢都做,但有的只是某些头孢做;是否用头孢原液做,再次用药是否需要重新皮试?中国药典委员会主编的《临床用药须知》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两个文件中并没有对头孢类药物进行皮试的规定,但指出: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应根据病情权衡利弊使用头孢类药物。目前也并没有数据表明头孢皮试是否可以准确预测过敏反应。不少患者皮试结果呈阴性,但仍然出现了致死性过敏反应。

治感冒也有风险,头孢到底能否安心用?

造成其过敏的原因可能由于患者本身属于过敏体质,或代谢紊乱,导致比常人拥有更高的过敏率。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导致人体各激素间平衡失调,从而机体的反应性发生改变。人体的过敏反应也可能随环境及情绪的变化改变,同时药品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了过敏的发生率。

如此“纠结”的头孢究竟是什么呢?头孢是头孢类抗菌药的总称,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很多人在出现感冒症状后,总习惯来两粒头孢。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需要吃头孢的。

生活中常见的感染,分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两大类。而头孢最属的抗生素类药物主要治疗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感冒,大部分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吃抗生素是无效的。但是在感冒后期,有的患者免疫力较弱,抵抗不住病毒的侵害,细菌趁虚而入,继而导致细菌感染,这个时候使用抗生素才对症。

不过如果只是单一的病毒感染,过早的服用抗生素,原本共生的细菌平衡很容易被打破,导致继发细菌感染,或者两种感染并存使感冒更加难以康复。

治感冒也有风险,头孢到底能否安心用?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有不少病人为了早日康复,主动要求医生给其静脉注射头孢。是否需要头孢,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给药还是要遵循医生的决定。如感染较轻就选择口服,感染较重再选择静脉给药。静脉滴注由于是将药物直接入血,头孢的过敏反应一旦发生,医生的抢救时机把握起来较有难度。

头孢不是万用药,合理用药也不是一句玩笑话。及时查明病情,对症下药,遵医嘱谨记用药禁忌,别为治病丢了性命。

本文系《中国好医术》原创文章

如需转载须注明出处

平台运营:卓信视媒

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或支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