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感冒与预防之一

文 / 道医学
2021-11-08 00:25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天气与体质因素的影响



秋冬是感冒的多发季节,一般感冒后我们去医院通过西医抗炎或中医驱邪扶正进行调治。

祖国医学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对感冒的认知精益求精,对不同的感冒分门别类,在药物的组合上也是对证治疗,开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剂。

经常我们认为感冒了可以服用银翘片进行治疗,但是中医对感冒是进行辨证论治的,证型不同,用药完全不同,银翘片不是感冒通治药,只是其中的一个风热证的常用方。

本文就中医在秋冬季节常见感冒的特点及其治疗和预防方法作一介绍。

秋冬季天气特点及人身体阳气(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


一年的春夏秋冬天气变化对应着生长化收藏的态势,而秋冬二季的特点是“秋收冬藏”,是阳气逐渐收敛、储藏的过程。



人体的阳气变化也符合“秋收冬藏”的特点。经过春夏全身阳气顺应外在天气,升腾于体表经络助益生长发育,到了秋天,外在的气候变凉,人体的阳气顺应这一变化也渐渐收敛于体内,开始封藏积蓄于体内的五臟六腑中休养生息,等到来年开春阳气生发的时候再重新绽放生机。


顺应天气的变化,秋季因为太阳热量的减少,在北方地区湿度会降低,出现中医学中所说的秋燥天气,人们明显感觉到口干、鼻子干,出现嘴角烂、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而且还会诱发许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鼻炎、咳嗽等。

秋冬季常见感冒症状及常见中药处方和中成药的应用


感冒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秋冬季节,对应气候的变化,常见的感冒致病因素为风、寒、燥,对应人体来说,则对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邪正关系,所以气虚为常见的人体感冒的内在因素。

儿童体质朝气蓬勃,感冒后发展快,容易由风寒证转为风热证或寒包火证。青年和壮年气血充盛,加之当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情志郁而化火,饮食辛辣、甘肥,脾胃蕴热,虽感受冬令之寒邪,亦多入里内郁化热,故热证分布高于老年人;

老年人臟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渐亏,脾为后天之本,五臟六腑之气血化生之源,故脾虚、气虚和阳虚证高于青年和壮年人群。


基于临床实践,秋冬季节最常见的感冒主要有风寒感冒、寒包火证、风热感冒、兼挟邪气的感冒(挟燥感冒)、气虚(阳虚)感冒五种证型。后文我们再对这五种类型作详细介绍。

(待续)


本期话题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欢迎在留言评论与分享

作者:郑海生 配图:姚姚 美编:张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