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看164个娃医生累崩溃!流感患儿太多医院被逼启动应急预案

文 / 齐鲁壹点
2019-12-26 00:12
进入12月以来,青岛市妇儿医院日门急诊量突破6000人次,急诊量每天都在千人以上;市立医院两院区儿科单日门诊量近1500人次,儿科接诊量同比增加了21%,病毒性感冒占七成。

儿科人满为患,医生一个白天看了164个孩子

入冬以来,全市医院最热门的科室之一就是儿科。25日上午,记者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儿科门诊看到,贴着退热贴的宝宝、焦虑候诊的家长、交错林立的输液架、脚踩了风火轮似的的护士,让儿科的接诊环境显得十分嘈杂。

市立医院本部儿科主任张瑞云介绍,平时每个月儿科门急诊接诊量在6000-7000人次,但从11月中旬至12月以来,接诊量逐步增加。“每天白班3位专家、1位急诊医生,夜间1位专家、一位急诊医生,24小时连轴转,预计12月接诊量将突破1.2万人次。”

“我们的一位主任,一个白班最多接诊了164个患儿,真是累到崩溃。”市立医院东院儿科主任李红介绍,东院儿科平均每月门急诊接诊1.2万人次,可是12月截止到23日,就已经接诊1.46万人次了,估计月底能达到1.9万人次。

在青岛市妇儿医院,儿科更是人满为患。据了解,进入12月以来,该院日门急诊量就突破6000人次,最高接近7000人次。最近一段时间,急诊量每天都在千人以上,其中八成是呼吸道疾病。

医生顾不上吃饭喝水,医院启动应急预案

面对儿科门急诊量激增的情况,市立医院两院区的医护人员从11月下旬就放弃了双休日天天加班加点。东院儿科病房的医生查完房后都会到门诊,加班到晚上八点;本部儿科针对每日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晚上五点到十点的就诊高峰,各加派一名医生出诊。出门诊的医生们一天几乎不喝水,怕上厕所耽误时间,甚至午餐都无暇解决。

为了保证患儿顺利就医,青岛市妇儿医院启动了就诊高峰应急预案。“我们增加了出诊医师,每天安排病房医生到门急诊支援。”妇儿医院医务科主任黎强说,医院还延长门诊时间,开诊时间由原来的早上八点提前到七点,夜门诊由原来的晚上九点延长到十点。“医生每天要多看20至30位患者,一天要看120位左右,少的也要看80位。急诊科八个诊室全面开放,医生周六周日基本无休,满负荷运转。”黎强说,考虑到交通状况等情况,医院还把预约取号时间延长,通过这些措施,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尽量解决患者需求。

儿科门诊人满为患,儿科病房更是一床难求。“我们每天10个患儿出院,10个患儿入院,医生要马不停蹄地问诊、治疗、写病历。每天来预约住院的有30多个,肺炎患儿都住不上院,只能在门诊治疗,仅有的床位要收治病情更重的孩子。”张瑞云介绍。

病毒性感冒占七成,医生提醒应注意交叉感染

张瑞云介绍,病毒性感冒占了就诊人数的70%,以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1N2和H2N3、诺如病毒病毒为主。据悉,乙型流感多表现为患儿高热不退,持续3-5天。发热初期,家长可以给孩子口服退烧药、抗病毒药物、多喝水、做皮肤擦浴等,不是一定需要输液治疗。她介绍,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不错,仅仅有胃肠症状,其他症状不是很严重,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到就诊人数相对较少的社区二级医院,对症诊治;如果孩子已经高热3天,有咳嗽、精神状态较差、呼吸、心率明显增加或减慢时,就要抓紧到专业医院检查、化验。

妇儿医院徐迎军介绍,高热、咳嗽、喘息是目前急诊科患儿最常见的几种症状。发热是种症状,不是病。从医学角度来讲,发热是种自我保护手段,可以限制病原体繁殖,38度以下的发热靠多喝温开水或物理降温退热即可,但38度以上的高热将导致内分泌紊乱和惊厥发作,需要因人而异因病施治。

徐迎军提醒市民,孩子因高热出现惊厥发作,首要任务并不是抱起孩子往医院跑。“首先是先让患儿平躺,头歪向一侧,避免因惊厥发作导致异物窒息。此外也不提倡用掐人中方式进行现场救治,因为往下压的动作,将会导致呼吸道阻塞,影响呼吸。”

近期流感活动增强,要多开窗透气

记者从青岛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近期青岛市流感活动增强,尤其是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更需提高警惕,加强防控。青岛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介绍,全市近期流感样病例活动水平较前期有所上升。“目前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持续升高,已超过10%,流感病毒以季节性H3和乙型流感Victoria系为主。”

姜法春介绍,预防流感,需要多开窗透气,勤洗手,勤换衣。“打喷嚏时第一选择为纸巾、手帕捂住口鼻,来不及抽取纸巾时可用袖口处掩捂口鼻防制唾沫飞溅。不可用手。打喷嚏后应立即用流水洗手,防止通过接触门把手,物品等传染给其他人。”得了流感一定要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将病毒传染给他人,主动戴口罩也可以有效防止被病毒感染。此外,要尽量避免去人聚集场所。“接种流感疫苗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姜法春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台雪超 通讯员 张瑄 毕乙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