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打完仗,为何即使再热也不能脱盔甲,常遇春是因此而死的吗?
冷兵器时代,如果刚打完仗,立刻把盔甲脱掉散热,真的会死人的。
古代战争中,士兵们为应付冷兵器,往往穿着厚重的盔甲防身,而军官们的盔甲,甚至更厚重。
据史料统计,古代的铁质盔甲,轻则30斤,重则达到了50斤上下,大部分是用铁片编织而成,能将周身上下裹的严严实实,目的就是为了防御冷兵器的进攻。
如此厚重的铁质盔甲,在穿上身后,就会有一个显著的效果,那就是冬凉夏暖,金属的特性就是极易传导热量,再加上密不透气,因此,盔甲穿在身上极为不舒服。
冬天还好点,到了夏天,铁质盔甲就化身烤炉,如果再经过激烈运动,那人就如同置身于桑拿中。
穿盔甲再热,但是古代的将军或者随行的军医都会严正警告大小士兵们:“结束战斗后,万不可立即脱掉盔甲!"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令呢?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之所以不能脱掉铠甲,大致有两方面原因:
1、将军之所以下此命令,是从战斗层面来考虑。
在冷兵器时代,没有铠甲上战场,如同寻死,那种身怀绝技的武林人士,毕竟只是存在于小说中,大部分还是血肉之躯。
一场战斗结束,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危险,敌人有可能奇袭,有可能反扑,卷土重来,如果贸然将盔甲脱掉,敌人却突然出现,那么第一个死的,绝对是南哥没穿盔甲的人。
2、军医之所以由此要求,是因为军营里有一种可怕的疾病
据传,开平王常遇春,原本体壮如牛,是明初难得的猛将之一,自跟随朱元璋开始,身经百战,但却在正值壮年的四十多岁,突然暴毙。
常遇春就是死于这种可怕的疾病:卸甲风!
所谓“卸甲风”,是指士兵军官们,在长时间剧烈战斗后,由于沉重且密闭的盔甲导致身体散发的热量和汗液无法及时排除,身体就处于高温状态,同时,激烈的战斗会引起肾上腺素迅速飙升,心跳也随之加快,血管同样流苏增加,而战斗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人就容易缺氧。
如果此时将盔甲脱掉,那么汗津津的身体遇上凉空气,汗液就会大量蒸发,导致提问急速下降,突然手冷的身体就会马上收缩血管,很有可能就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心脏供血不足会怎样?脑卒中随之而来!即便是现代社会,脑卒中也是一种棘手的疾病,更不要说在古代医疗条件落后的战场上了。
常遇春就是在大战后,迫不及待的将闷热的铠甲脱去,想着凉快一下,被草原上的冷风一吹,马上就出现问题,医疗技术个条件又不允许对他抢救,因此,这个横扫天下、大破蒙古的常胜将军,窝囊的死在了卸甲风之下。
中医理论记得小时候,小孩子在外面疯玩,总会弄得满头大汗,回家前,家人总会不让马上进来,让待一会,把汗“落一落”才行。
包括现在,如果在酷暑天气,又外面回来,正值满身汗液,在进入空调屋之前,我们也会在阴凉处,先把身体温度降下来,才敢进屋,不然,被空调的凉风一吹热身子,很快就会不舒服。
这种注意事项与古代战场上的“卸甲风”原理一致,都是怕凉风入身,中医有云:“功后一身汗,避风如避箭。”讲的同样的道理。
正是明白其中的利害,古代的军医们才要求士兵将军们,在战斗结束后不要急于脱掉铠甲凉快,中医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说过,中了卸甲风,轻则肌肉酸痛、遍体发凉,重则当场中风,不治而亡。
时至今日,爱好体育运动的人,如果不注意,也会得上卸甲风,因此,我们在锻炼身体后,绝对不可以立刻吹电扇和空调,应该是用温水擦洗身子,逐渐降温,循环渐进,才能身体健康,远离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