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越饱,死得越早”是真靠谱,还是伪科学?权威的研究来了
在2020年时火了一个关于吃饭的网络流行词“干饭人”,这类人群在吃饭的时候,突出两个字“豪迈”,再加上他们坚定的意志,仿佛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阻止他们吃饭。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这个好吃的遍地有的美食大国,谁能抵得住诱惑呢?也因此在我们的认知中常常觉得“能吃是福”,吃得越多越好。
在家庭之中家长总觉得我们吃不饱,尤其是奶奶,奶奶的喂饭水平甚至达到了“没有是什么他们喂不胖的地步”。
他们劝饭的方式各式各样,常常用:“你这么吃饭身体能行吗?”;“就吃这么点怎么长身体?”;“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等等的话术,让我们的胃装下一大堆的食物。
可是吃饱,吃得多真的对我们的身体好吗?
吃太饱真的好吗?
苏东坡的爱吃,人尽皆知,他曾经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世间 ,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也确实,人有两件事情是永远无法控制住自己的:一是去停止想一个人,二则是管住自己想吃美食的嘴。
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我们越来越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可以去选择自己想吃什么,不吃什么。
但是在你每一顿都将胃“装”的满满当当的时候,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吃得越饱,死得越早”,对于这句话,还有人给出了专门的数字“九吨”,他们说人一生只能吃九吨的食物,谁先吃完,谁先走。
虽然按照尝试我们知道不能暴饮暴食,但是这样的话很明显是打破我们对“吃”的认知的,也因此大部分的人都觉着它是伪科学,并不靠谱,然而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有着一定的权威研究。
来自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研究所小组,针对“吃饱健康还是吃不饱健康”的问题展开了研究。
他们捉了800只步入“晚年”的小白鼠开始实验,首先他们先将小白鼠分为两组作为对照组,一组的生长环境中,填充了足够的食物,让这些小白鼠可以无忧无虑的吃,另一组则是控制他们的进食,只让它们吃到普通进食的40%。
经过长期的观察,他们发现:被限制进食的小白鼠,要比那些每顿都吃饱的小白鼠活得更久。
并且根据这些研究者后期的研究发现,如果小白鼠年轻的时候就暴饮暴食,那么就算它们步入了晚年,也依然无法阻止它们寿命变短的问题,因为年轻时的暴饮暴食已经让它们的脂肪组织形成了记忆。
因此虽然“一个人一生只能吃九吨”的说法太过于夸张,但是确实存在着“吃得越饱,死得越早”的状况。
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
其实在中国,大部分的人对于饮食的控制来讲都是较为随意的,毕竟上文中说道了“民以食为天”,再往前的年代,别说挑着吃了,吃饱都不错了。
战争、饥荒这些让我们的老一辈对于吃非常的在意,也因此天大的事情都比不上吃饭。
对于年轻人来说,吃饭同样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在吃饱的同时,我们会觉得生活有了些许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美食是最好的慰藉品,在我们忙碌了一天之后,一顿美餐、一顿饱饭,是对我们一天工作的奖励,是对我们一天的总结。
不过,你有想过这个问题吗?有时候你想吃并不是因为你饿,你需要,而是因为自己的大脑出现了“判断错误”。
在我们买了一堆好吃的,开始享受时,我们大脑的饱腹感一般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反应时间,但是我们太饿了,于是疯狂的进食,在暴饮暴食下,我们只用了十五分钟左右就把东西吃完了。
这就导致我们其实饱了,可是大脑仍然再给身体传递饿的信息,这就会让我们吃完了还想吃,也因此有时候我们需要自己理智的去控制自己的饮食。
健康的饮食习惯
毕竟不论吃饱有多么幸福,这种幸福都是一种毒药,它是有副作用的,我们的心在享受的时候,身体却在抗议,所以对于饮食习惯,我们还是要加强注意的。
首先肥胖的问题,影响着这个地球上40%左右的人,肥胖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疾病,比如常说的“三高”。
中国的食物是全球摄入“钠”最多的,虽然它可以保持我们身体内的水平衡、维持酸碱平衡,但是过多的钠摄入,会让我们的身体产生“高血压”、甚至是患上“心管疾病”,增加我们的死亡概率。
其次是健康饮食,饮食需要规律,不要暴饮暴食,多吃水果,多吃粗粮,这些都会让我们的饮食变得健康。
最后,在吃饭的时候,我们通常吃到半饱或者比半饱多一点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了,比如:“可以再吃一点,不饱也不饿。”这个时候的我们,已经产生了饱腹感,也得到了该有的满足感。
结语
“干饭人”的出现,让大家对于干饭的积极程度上了一个层次,相信身边的很多人在上早班或者上早课的时候,想着中午饭,在上晚班、晚课的时候想着晚饭吃什么。
确实,干饭的满足感要比生活中其他的满足感,要来得更快、更轻松,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吃饭依然是最重要的事情。
因为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努力,需要我们去奋斗。不过当然,吃好,才能更好地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