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功法:内功练习需要注意的几点
尽管武术的拳种冂派繁多,但坚持气功锻炼是共同的要则,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武术造诣的精深水平。由此可见武功在武术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功法练习是武术的精华,是千百年的技击实践积累下来的宝贵遗产。每一套功法都有一套完整的练习方法,也非一日而成。练好武功必须注意以下功法练习的禁忌。
始终如一,不可朝三暮四
中华武术功法类别众多、内容丰富,有志于练功者应极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一种或两种,切不可贪多。因为不同种类的功法其练习的方法不尽相同,而且功法练习不能急于求成,练功至运用自如更非易事需要天长地久、日日不缀,最起码也要十年的时间。功夫成于苦练,天下没有练不成的功夫,也没有不惜苦功就可以轻松练成的武功。习武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练功之苦并要有足够的兴趣、毅力、恒心和耐心,苦中作乐,坚持不懈,定会成功。
练功要谨记五戒十忌十八伤
五戒十忌十八伤是古时练武者健身习武的信条,功法练习者在练功的过程和日常的生活中都要谨记。五戒为:“戒荒情、戒骄矜、戒躁急、戒赌、戒酒色”。内外功十忌:“忌早起光头,忌阴室贪凉,忌湿地久坐,忌冷着汗衣,忌热着晒衣,忌汗出扇风,忌灯烛照睡,忌子时行宫,忌凉水着肌,忌热火灼肤”。内外功十八伤:“久视伤血,久听伤精,久卧伤心,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怒伤肝,久思伤脾,极忧伤心,过悲伤肺,多食伤胃,多恐伤肾,多笑伤腰,多言伤液,多唾伤津,多汗伤阳,多泪伤血,多交伤髓”
练功要总重修心
功法练习最关注的是内功的修炼,内功或称之为内养功,是自身保养之意。内功以宁神固念而排除杂念,习武练功者,若能心静神情,则好勇斗狠之杂念皆除,从而能强身健体。人体中精、神、气三者相互关联。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卫一身莫大于此。养生之道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身健则少病,少病则寿延功法练习最为重要的就是练心、养气。俗语说“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功法的一招一式都要动步不动心,动身不动气静而步坚,气静而身移此外,练功者还应禁止饮食不调、起居无常、过劳过逸、这些都是会缩短或摧残功法练习者的武术生命。
注重功法练习的要决
要想练好一门内功,必须掌握其功法练习的基本要领,这也是最根本的法则。练功时的姿势与方法要正确,合乎规格。在学习初始阶段,基本身形的锻炼最为重要。功法练习的时间和强度可根据本人的自身状况灵活掌握。在锻炼身形时,要认真体会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和要领,克服关节肌肉的酸痛等不良反应,为后来的练习创造良好条件,为学习掌握动作打好基础。在学习各式动作时,要对动作的路线、方位、角度、虚实、松紧分辨清楚,做到姿势工整,方法准确。习练时对动作幅度的大小、姿势的高低、用力的大小、习练的数量、意念的运用、呼吸的调整等,都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特别是对老年人群和体弱者,更要注意。
掌握正确的呼气方法
形体、呼吸、意念都要顺其自然。具体来说,形体自然,要合于法,一动一势要准确规范:呼吸自然,要莫忘莫助,不能强吸硬呼;意念自然,要“似守非守,绵綿若存”,过于用意会造成气滞血淤,导致精神紧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自然”决不能理解为“听其自然”、“任其自然”,而是指“道法自然”,需要习练者在练功过程中仔细体会,逐步把握。
切勿选错练功的时间
中医学理论认为练功不宜安排在中午和夜半。白天为阳,夜晚为阴,且人体中,阴阳又是相互协调的,二者的关健在于阳气的致密,阴气的固守。如果体内阳气虚弱而不致密,就会招致外邪的入侵。同时如果阳气过剩,阴气不足,也可能导致人体阴阳失调,引起疾病。体内各部位所得的营养物质,都是靠体内的营气和卫气的流动供给。一般情况下,早晨空气清新;同时早晨头脑清醒、不易困顿,所以练习者多选择早晨练功。
注意及时补充营养
习武练功时人体内的代谢加快,将消耗大量的糖、蛋白、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如果不及时得到营养补充,就会出现机能下降和疲劳症状,影响练功的效果。糖的主要来源是粮食(米、麦、玉米等)、豆类和根茎食物(白暑、马铃著、萝卜等)此外,水果和瓜类中也含有糖:也可增加一些麦乳精蜂蜜、食糖、巧克力等食物以增加糖的需要。蛋白质的来源分为动物性和植物性两类,一般来说动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高,如瘦猪、牛、羊肉,鸡蛋,牛奶等。植物性蛋白质来源广,花钱少,如大豆、米、玉米、面粉等,其中以大豆最好,蛋白质含量较高、质量较好。
脂肪来源于各种动物性油脂和植物性油脂,奶油和植物性油脂管养价值较高,不会使血中的胆固醇含量增高,而猪、牛、羊油较之差。此外大豆、核果类也含有脂肪。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合成,一般情况下储存量很少,必须经常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对经常练武的人更加重要。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B、C、D主要分布在动物的肝脏、鸡蛋、鱼肝油、玉米油、粗粮粮、肉类、各种蔬菜和水果中。但注意的是有的维生素性质极不稳定,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受到破坏,因此,应当正确地加工和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