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起荨麻疹,胃火烧的!分享一张方子,清胃火治疹子,值得琢磨

文 / 有谱哥谈健康
2020-11-26 09:18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新编中医皮肤病治疗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荨麻疹。

这也是冬天里头的一个常见病。

我想告诉你一个事实。这就是,当下越来愈多的荨麻疹患者,真正的问题,在于胃火太大、胃热太盛。

也许你会问,胃火大了,和荨麻疹有啥关系?来,我给你讲个医案。

话说有这么一次,一个姓刘的患者找到我,说自己有荨麻疹。

我这个人,对皮肤病的造诣太浅薄了。我把他领到我同学那里。请他也帮忙瞅一眼。

当时的情况是,他已经被荨麻疹反复折磨好久了。最初,就是在外头吃完饭,走出来,忽然来了一阵风。然后,他感觉身体痒,回到家中就发现,浑身上下有浅红色的风团。

他当时觉得肯定是荨麻疹,于是用了一些西药。但是用药以后,病情虽然有所缓解,但是不去根儿,总反复发作。他没办法了,才求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浮数,苔薄黄,舌红,便干,小便发黄,口干。风团呈浅红色,皮肤灼热,无汗。

细问得知,这个人工作节奏特别紧张,经常是三餐不定时,啥时候饿了啥时候吃,而且多喜欢肥腻辛辣食物。最初发病的那一天,他就是半夜出去和朋友吃火锅。

我同学和我一起研究了一下,觉得这是胃热郁于肌表,外感风寒,使得热邪不得分消所致。于是,拟了一张配伍。但见——

麻黄10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生姜10克,白鲜皮10克,赤芍15克,地肤子30克,牛蒡子12克,蒲公英30克,丹皮10克,滑石(包煎)20克,甘草5克。

一共开2剂,水煎服。每天服3次。

拿到配伍,患者看了我一眼。从他的眼神里我能看出来,他是向我征求意见。言外之意,就是问我:“这到底能不能行”?

我说,我的这个同学,在皮肤科上的造诣比我高多了,放心吧。

结果,患者药用2剂,症状大大好转。再用2剂,诸证悉平。我后来我随访得知,患者好久都未曾复发过。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啊?我给你简单解释一下。

先看舌。舌红,说明有热。苔薄黄,说明有热。再看脉,脉数,说明有热。

看皮肤,患者皮损处灼热发烫。这是有热。

由此可见,这个热,贯穿始终。那它到底是哪里的热?

我告诉你啊,这个热,源于胃。

你看此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喜欢吃辛辣肥厚的,而且用餐无规律。可见,胃火炽盛。脾胃,主四肢,主肌肉。胃火炽盛,灼发于体表。这就是荨麻疹一半的成因。

另一半在哪里?我告诉你,是外感寒邪。

你看这个患者,发病当晚吃了火锅后干啥了?走出来了,被风吹了。这就是外感寒邪了。患者脉浮,更是有寒邪郁表,正邪相争。寒邪郁滞肌表,毛孔紧缩,所以无汗。

患者本身有热邪郁于肌表,外头再被寒邪这么一收,坏了,肌表热邪不得发越分消,于是就形成了顽固的、特别瘙痒的荨麻疹。

我这么说,你懂了吗?

所以说,要治疗的话,就得外散寒邪,使得患者发汗,让热邪发出来,同时还得内清热邪。外散和内清,两手抓。

于是,我和我同学就用了这个配伍。我再说一遍:麻黄10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生姜10克,白鲜皮10克,赤芍15克,地肤子30克,牛蒡子12克,蒲公英30克,丹皮10克,滑石(包煎)20克,甘草5克。

这个配伍,你看着挺复杂,其实很简单。我帮你分析一下。

这里头, 外散寒邪的事儿,交给麻黄、生姜。这两味药都是散寒解表的。

清里热的事儿,交给赤小豆、赤芍、丹皮、滑石。这些都是清热、凉血、解毒的。

清皮肤热邪而止痒的事儿,交给连翘、白鲜皮、地肤子、牛蒡子、蒲公英。这些都是治疗瘾疹的常用药。

这么一组合,肌表郁热得以分解,体内的热邪得以消散,顽固荨麻疹的病根儿就被拔出来了。

其实,上文中这个患者的问题,在我们当下人身上是多见的。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喜欢吃香的喝辣的。尤其是北方人,在冬季,往往摄入高热量食物。这样下去,难免有胃热。胃热灼于肌表,这个时候再被冬天的寒邪一伤,于是肌表郁热不得发越分消,形成了特别瘙痒的荨麻疹。这类人的皮损处,往往灼热,体表无汗,舌红苔黄,尿黄便干。

这个时候,用上头的思路,是比较科学的。当然,文中这个配伍,非专业读者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这个配伍是不能常用的,中病即止。你也不要觉得无所谓,随便试一试。有些人的荨麻疹,和素体虚寒、营卫不合有关系。你如果用上头的大队清热之品,那就反了。

总之,我们在冬天,应该刻意避免胃热、感寒所引起的荨麻疹。饮食上,避免过于辛辣肥厚。外出时,注意保暖,不要图一时凉快。否则,一寒一热,一内一外,里应外合,够我们喝一壶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