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伤脾胃的坏习惯,“夏”不为例
天气日渐变热,大家都纷纷换上清凉的衣物鞋袜,打扮一新。
换季的时候,这些外在的功夫固然要做,但内在的五脏六腑,也正随着夏天的到来而发生改变,尤其是你的脾胃,在夏天特别脆弱,小固建议大家不可掉以轻心!
一个人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他的生命力的盛衰。脾胃虚弱的人,说话无力,身体羸弱,健康问题丛生。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中医脾胃理论与现代免疫学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脾胃伤,免疫降
在传统中医学看来,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分工合作才能运化水谷精微于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化生营养物质以供给全身各组织的需要。免疫系统中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等构成成分亦都来自脾胃所运化的精微物质。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传统中医学的“脾”应该包括现代医学的脾脏、造血系统和淋巴器官等,这些器官都是免疫系统的组织基础,构成人体最大的淋巴网状内皮系统。
其中,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T细胞、B细胞定居和扩大免疫效应的基地,也是造血、储血、滤血与清除损伤和衰老退变细胞的器官。脾脏在生命早期,当其他淋巴网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时尤为重要。研究证实,脾胃发育不全或婴幼儿行脾切除术后,其严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或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的症状表现。
脾胃在中医学理论里是一个系统,具有能量转化和代谢的功能,它提供的营养物质能够使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活动。若脾胃虚弱,不能正常生化营卫气血,则内不足以维持身心活动,外不能抵御外邪侵袭,从而产生内伤与外感种种病症。这与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抗病力下降的理论是一致的。
以青少年儿童为例,研究表明,大部分的脾虚儿童存在免疫力低下问题;免疫力低下则容易生病,反过来又会影响脾胃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儿童体质特点在先天禀赋、饮食营养、环境影响及疾病用药等基础上形成,儿童的脾胃功能相对不足,易形成脾虚体质。可见,脾胃虚弱与免疫力低下具有几乎一致的表现。
那夏天有什么不好的习惯,会伤脾胃呢?
3个伤脾胃的坏习惯,你占几个?
1. 没有好好吃饭
人们常说的一日三餐,就是每天有吃早、中、晚三餐的饮食习惯,正常人到了吃饭时间,即使是不饿,也应该适当喝水或进食。
饱饥失常,饥一顿饱一顿,甚至一顿不吃,一顿当两顿,对脾胃都不好。
此外,饮食过度、肥甘厚腻太多、暴饮暴食、不吃早餐、爱吃宵夜等,人们面黄肌瘦的多了,肥胖臃肿的多了,这都是脾胃受损虚弱导致的。
2. 寒凉太过
脾胃喜温怕寒、喜燥畏湿,冷饮和空调是脾胃保养的大敌,人们如果过食生冷、空调温度低、久卧风口等,极易损害脾胃之阳气,导致腹痛、腹泻等不适的发生。
3. 烦躁和思虑过度
中医认为夏季五行属火,内应于心,气温升高,人更加容易烦躁和发怒。所以,夏季重在养心,宜静心养神,保持情志平稳。
因为怒可使肝气过盛,肝木会克伐脾土,进而损伤脾胃功能,加重苦夏之症。
除此之外就是“思”,思虑过度也是脾的大敌。现在的孩子课业很重,考试不断,看书太多,思考太多难免会伤脾胃,再加上孩子原本脾胃功能就建设不全,时间一久,什么胃口不好、容易腹泻这些问题就都来了。大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能轻慢脾胃的保养。
要让脾健康,就要少生气,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状态,也要少思虑,心里少想点事,心情愉悦的人吃饭才香。
三管齐下,脾胃肠齐关注
自古以来,中医理论一直强调脾胃健康的重要性,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并提倡积极保养之道。
调理脾胃的中药方剂,就像是古医大家的谆谆善诱,让脾胃渐入佳境。参苓白术散,出自宋朝官方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方,是治疗脾胃虚弱的经典方。方中以党参、茯苓平补脾胃之气;白扁豆、山药之甘淡,助白术健脾,又可祛湿;砂仁的芳香可以化湿行气、和胃醒脾。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猴头菇、香菇中的多糖能有效保护肠胃,而低聚糖等益生元能促进肠道环境的有益菌繁殖。此外,适当补充益生菌,平衡肠道菌群,可以提升身体的胃肠健康水平。
脾胃强,全靠养!第一步从重视脾胃健康开始,不忽略身体的每一个小信号,将脾胃健康的烦恼阻止在细微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