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一碗汤,胜过良药方!强体质,暖全身,但做法不对白白浪费

文 / 虎妈健康课堂
2020-12-20 19:13

在我国的食补养生文化里,汤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有“每天一碗汤,胜过良药方”之说。尤其是最近天气越来越冷,回到家里喝一碗刚煲好的汤,暖胃又暖心~

但好多人对煲汤存在误解,认为煲的时间越久,汤越鲜美,营养也就越多,但事实并非如此。今天就来细数那些煲汤误区,教你煲出一锅既营养又美味的靓汤!

煲汤有三忌

1中途加冷水

中途添加冷水会使肉质收缩,影响汤的风味。如果煲汤中途实在要加水,建议加热水。

2忌早加盐

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还会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建议出锅时放盐,这样不影响汤的味道,还能使肉质保持鲜嫩。

3忌煲太久

煲汤过程中,食材中有些营养物质会进入汤中,比如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适度加长煲汤时间有利于食材释放营养,使汤更鲜美。

但三四个小时以上的熬煮,营养物质会遭到破坏,汤中嘌呤、脂肪含量反而越高,长时间饮用会导致尿酸增高、肥胖,诱发痛风,伤害肾脏。

喝汤误区

1奶白色更营养

很多人喜欢把鱼汤、骨汤熬成奶白色,觉得这样的汤更营养,其实这种奶白色主要归功于脂肪,脂肪乳化,汤就会看起来白白的,长期喝这种汤,不止会让你长胖,甚至还可能会诱发痛风。

2只喝汤不吃汤渣

煮汤过程中,食材的部分营养会溶于汤中,但无论如何,汤渣的营养都要比汤汁多,弃肉喝汤是对食物和营养的极大浪费。肉类所含的绝大部分营养物质是非水溶性的,钙、铁和90%以上的蛋白质等仍留在肉里面。

还有人认为不能溶于汤里的物质都是不易被人体吸收的,吃了也没有,这也是错误的,仅凭喝汤,起不到补铁、补钙的作用,反而汤中嘌呤含量高,会引起尿酸升高,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3汤中的泡沫有“毒”

煲汤时,总会遇到飘起的浮沫,有人说它是食物的精华,要留下来;也有人觉得不干净,应该去掉……

其实,煲骨头汤和肉汤产生的泡沫需不需要撇去,得分情况。肉类、骨头焯水产生的红灰色泡沫,一般是肉类中的肌红蛋白和杂质,建议撇去后,再次用清水清洗。

煮肉汤时的泡沫,量少,颜色呈奶白色,通常无害,这是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被煮了出来,如果觉得影响外观,或者是在减肥,也可以撇掉。

4趁热喝

寒冷的冬季来一碗热乎乎的靓汤别提有多舒服了,但从健康考虑,还是放弃这个想法吧,《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饮用65℃以上的热饮,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人体的食道本身没有浆膜,它的上皮细胞一旦癌变,很容易恶化。食道和口腔黏膜温度多在36.5-37.2℃,适宜的进食温度是10-40℃,所以,千万别趁热喝!

4个妙招 煲出好汤

1不同食材 煲汤时间不同

俗话说老火靓汤,长时间慢火煲煮的汤味道更鲜美,但研究发现,煲汤1.5小时,基本可达到较高的营养价值,继续加热,汤中的脂肪溶出量逐渐升高,营养素含量上升幅度明显减慢。

食材不同,煲汤的时间也不同:

畜禽类建议1.5~2小时;菌藻类、根茎类不超过40分钟;鱼类蛋白质含量丰富,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即可,如果用虾蟹、贝壳类做汤,时间则应更短,控制在10分钟左右。黑豆、红枣、薏米、芡实等杂粮干货类,先浸泡2~6小时,炖煮时间与主料相同。

绿叶菜类不适合煲汤,最好在快出锅时放入,避免长时间煲煮后转化成亚硝酸盐,还有助于减少维生素流失。

2选用瓦罐

平常煲汤的锅有六种:砂锅、高压锅、瓦罐、不锈钢锅、炖盅和不粘汤锅。瓦罐能均匀持久地把热能传递到里面的原料,减少水分流失,从而使熬出的汤滋味更鲜醇,食材更酥烂细腻。在色泽、滋味、香气、肉质四个方面均优于其他工具熬制的汤。

3冷水下锅

煲汤时,食材一定要冷水下锅,水的重量最好是其他材料重量的3倍。这样才能把肉质里的血沫、杂物慢慢“逼”出来。如果热水下锅,会让肉质表面的蛋白质立刻收缩,血沫杂质出不来,影响汤的口感。

4小火慢煨

肉类大多传热能力差,在烧煮肉类时,应大火烧开,小火慢煮,这样原料才能熟透入味,有利于肉类中的肌溶蛋白、肌肽肌酸、肌酐等溶于水中,使原料变得软烂,汤色清澈,醇正鲜美。

放对辅料 营养加倍

1健脾补气——山药、桂圆

冬季很多人都会遇到手脚冰凉的情况,这多半与阳气不足有关,因此需要气血来充阳,脾胃是气血之源,四肢依靠脾胃输送营养和气血

所以推荐在煲汤的时候加入桂圆山药。桂圆肉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对于心脾亏虚、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健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山药性平,能够补脾养胃、滋阴益肺,特别适合冬季脾胃虚弱人群进补前食用。山药中的多巴胺还有促进血液循环之效,可谓好处多多。

山药炖鸡汤

材料:山药、鸡、枸杞

做法:

1.山药洗净去皮,浸泡水中防止氧化。

2.鸡肉切块,加适量料酒焯水。

4.砂锅倒入足量水,放进鸡块,大火烧开。

4.撇去浮沫,加葱段和姜片,转小火慢炖30分钟左右,然后加入山药,

5.炖至山药软烂调味,在起锅前3分钟放入枸杞即可。

2滋阴润燥——玉竹、麦冬

随着气温的降低,空气湿度也不断下降,燥邪易伤肺,进而不少人有口干、上火、鼻塞等症状,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因此,冬季养生应强调润肺滋阴。

玉竹入肺、胃二经,甘寒质润,可以滋阴润燥、养胃生津,常用于燥热咳嗽、咽干口渴、虚劳发热等症;麦冬能清心除烦、润肠通便,适合肺阴虚(干咳无痰或少痰、嗓子痒)、肠燥便秘的人群。

煲汤时添加10克左右,来帮助身体养阴生津,注意寒性体质、经常腹泻、有风寒咳嗽的人群不宜食用。

玉竹润燥汤

材料:玉竹、猪瘦肉、蜜枣、生姜。

做法:玉竹洗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瘦肉洗净后和姜片、蜜枣一起加入锅中,再煮15分钟后关火,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