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医科普:许多人都在讲养生!你真的知道什么才是养生之道吗?
养生之道是通过各种方法保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是医家的较高境界。养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是中国人对生命尊重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中国人对生命认识的一种超前理念。
高明的医家善养生,先给大家将一则故事: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白话文解释: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能传在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使用针刺、看到我煲药给病人喝、看到我在皮肤上敷药等,大家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黄帝内经灵素.上古天真论》中也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医学、推拿学、气功学、康复学、营养学、心理学、物理学、运动学、艺术美学、生命科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总体分为“养之道”和“生之道”。
一、养之道
养之道主要分为“修心养性”和“修身养命”。老祖宗早就认识到心身的高度统一性,强调要“性命双修”。
1、静则修心养性,养性法有:打坐、站桩、气功、音乐、茶道、美学、香道、念经等等。
2、动则修身养命,养命法有: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八段锦、推拿、形意拳、大成拳等等。
二、生之道
生之道主要分为“遵循生活规律"和“培养良好习惯”。俗话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但自作孽不可活。
1、遵循生活规律
生活规律简单来说就是“吃、喝、拉、撒、睡”,俗话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我们说能不吃不喝,不拉不睡的?这是生命离不开的规律,我们必须遵循,否则生命就得跟你过不去。
2、培养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意思是说:上古的人,懂得天地之间运行的道理,是阴阳谐和的,每个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所以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运行道理相违背,这样就能肉体与精神都协调一致,而尽享天年,活至百年以上。现代的人,可不是如此,把酒当作饮料,过反常的生活方式,日夜颠倒也习以为常,酒醉后肆行房室,枯竭精气,耗散真气,不懂得保持精气神的充满,不善于调养精气,最后就贪图一时的快乐而违背养生的乐趣,所以五十多六十岁身体就不行了。
“武”乃强身扶正气;“道”乃正心修仁德;“推拿”乃济世养生命。武道推拿把博大精深的传统武医学结合起来,集“调理、锻炼、养生”为一体,运用常年练功产生的内气和透劲高效作用于人体,对于亚健康、颈腰椎、关节炎等各类急慢性疼痛问题的调理效果显著。
大家记住,养生之道中的“养之道”可以靠别人,但是“生之道”一定要靠自己,归根到底养生之道主要是自己的事,否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关注武医文化!分享交流学习!我是不说废话的陈居松,国家一级按摩师,武道推拿第二代掌门,陈家武医第三代传人,大成拳第四代传人,孙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刘敬儒八卦掌传人。现任深圳市武术协会国仁府太极辅导中心主任,深圳市孙式太极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军地医学人才教育中心特聘副教授,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难治病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