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咳嗽的七种方法,一看就懂

文 / 崆峒养生汇
2019-09-10 12:43
"


中医治咳嗽的七种方法,一看就懂

“医生,我吃这个川贝枇杷露,为什么咳嗽越来越重了呢?这不是治咳嗽的药吗?”

“医生,我把所有的止咳药水都吃遍了,为什么还是咳这么多痰?”

这样的话,我经常听到。说起咳嗽,每个人都不陌生,都或多或少吃过止咳化痰药,很多患者以为自己上药店随意买一个止咳化痰的药就能搞定。殊不知,治疗小小的咳嗽,不同的治法体现了不同的智慧。

别看感冒是个小病,如果你能非常有效地熟练地处理,那你就是一个非常有水平中医师了。

咳嗽咳痰是感冒后的常见症状,也是很多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症状,根据产生的不同机理,用不同的治法与药物,这方面中医非常灵活。今天我就给大家详细介绍。

所谓咳嗽,其实细分起来,咳与嗽不一样,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临床上,由于咳往往有痰,所以咳嗽并称。大多数情况下,人体的咳嗽咳痰是感染后的一种保护反应。人体的白细胞要清除病毒或病菌而产生炎症,这个时候从血管中有一些渗出的液体,这些液体里既有杀死病毒或细菌,又有人体阵亡的细胞,也有气管或支气管的分泌液,当中含有一些蛋白质或酶等。

如果通俗来说,就是身体在打扫与病原体打仗后的产物。所以咳嗽排痰是身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中医治疗咳嗽,常见有以下7种方法。

一、解表化痰法

中医治咳嗽的七种方法,一看就懂

本来一个屋有几千万出口,如果现在只剩一个出口,情况会如何?很显然,那一个出口会非常拥堵。

这种情况跟我们肌肤着凉时的情况很相似。前面,我讲过肺与皮毛相关联,皮肤的每一个汗孔都是肺的出口。受寒时,皮毛的孔就会关上, 津液就不能从肌表出来,只剩从气道、鼻咽等一个出口宣发,所以会出现皮肤冷怕风、打喷嚏、鼻塞、流清水、咳嗽咳痰等。

中医中把这种状态称为表症。也就是说外邪尚未进入脏腑,处于人体表层。如果在感冒或支气管炎、肺炎的急性期初起阶段, 病人往往有这一类的症状,这个时候治咳痰,要解除肌肤毛孔的闭合状态,叫解表或宣表,才能有效治咳痰。药物如麻黄、苏叶、杏仁等解表药配合化痰药。中成药通宣理肺丸主要即是针对此。

二、清化热痰法

中医治咳嗽的七种方法,一看就懂

主要适用于热痰,热痰表现为痰黄、炎症反应比较剧烈。西医此时主张用抗生素,中医用清肺热类的药物,如黄芩、鱼腥草、金荞麦、银花、连翘、桑白皮等以外,中医还有直接消化热痰的药物,如浙贝母、冬瓜子、瓜蒌等。

热痰一般比较粘,容易沾在气道内,刺激引起咳嗽。中医喜欢用一些不粘的、滑利的、味淡的药物来治疗,代表性的是竹子的一些产品,最常见的是竹沥。竹子是古代君子自况高洁的象征, 观察过竹子的人,发现竹的竿和叶子都特别洁净,古人认为有洗涤脏的浊物的作用,它治疗的热痰作用,形象地称为涤痰。

竹沥是用火烤新鲜的竹子,收集从中流出来的液体,即为竹沥。除了竹沥,还有竹茹、天竺黄等。食品中的冬瓜子、冬瓜皮、茡荠、海带等都有一定的清化热痰作用。市面上化痰药以清热化痰的居多。

三、温化寒痰法

中医治咳嗽的七种方法,一看就懂

如果咳嗽的痰是白或者很稀的痰,有的甚至是水样的痰,不是那种稠厚的黄痰,这个时候不能用这种凉性的清热化痰药。这类人往往舌苔是白腻的,舌头是淡胖的,有的人伴有鼻塞、大便稀烂, 有的人严重的有胸水,说明机体的阳气不足。

临床上,还有一类病人,是感冒着凉或发热咳嗽后治疗不当,用一大堆凉药或者止咳药,特别是一些中枢性的抑制咳嗽药,什么强力止咳露之类, 导致身体内的炎性反应物没有排出来,就压在身体的呼吸道内,这个时候用止咳药后,暂时好转, 过几天又咳嗽了。这个时候只有痰排出来或者化掉后,咳嗽才会好转。

对于这类清稀而多的痰湿,中医一般主张用温热的燥痰药。这种药的治疗原理如同一潭凉水,需要温热的阳光才能蒸发,或者要风等动力,才可让水流动起来。上述的药大多是刺激性的热药, 有利于痰湿或痰饮的流动或温化。如半夏、苏子、 白芥子、莱菔子、陈皮、干姜等。

四、祛风化痰法

中医治咳嗽的七种方法,一看就懂

有一类患者平时不怎么咳嗽,但如果遇见异味、花粉或者烟味,甚至是汽油味、厨房的油烟味、或者别人的香水或发胶味,会剧烈连续性咳嗽, 严重的咳得上气不接下气、脸紫、胸闷、胸痛, 这种咳嗽不见得有多少痰,或者是少量的白色粘痰,中医称这类咳嗽为风邪入肺, 治疗要祛风化痰。

常见的中药有紫苏叶、蝉衣、荆芥、前胡、杏仁、五味子、甘草等。西医认为这类疾病与气道的过敏有关。

五、养阴化痰法

中医治咳嗽的七种方法,一看就懂

不少感冒发热或肺炎后期,或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癌等慢性期,这个时候热已退了, 炎症基本好了,但是病人还有咳嗽,这个时候咳嗽的痰不多,但往往伴有口渴,口干、人偏瘦, 这类病人常见舌苔很干或者没有舌苔,舌头是红的,或者这类病人平时就是阴虚体质。

我们人体的几乎任何组织都有神经的感受器,如果气道内的粘膜萎缩或者气道的水分少了,局部不滋润了,神经自然会感受到,这个时候不能用刚才的热性的化痰药,越用症状越重,会起相反的效果,止咳药也没有用,只有局部滋润了,粘膜修复好了,咳嗽才会停止。

常用中药有麦冬、北沙参、川贝、银耳、蜂蜜、梨、阿胶等。生活中,不少人听说过川贝炖梨或川贝枇杷膏等,都是适合此类的阴虚燥咳。这类药如果用于痰湿盛的人,越用越糟。一个是旱一个是涝,怎么可以用同一个药呢?

六、健脾化痰法

中医治咳嗽的七种方法,一看就懂

健脾化痰法适用于痰湿兼有脾胃虚弱的人。临床上,有些人的痰似乎是咳不完的,没完没了,同时又有肚子胀、食欲差、大便溏稀。中医认为, 这是由于脾脏不能有效地将身体内的津液运送周流全身,而是津液停滞在局部,津液停在局部中医称为痰湿。

这种痰湿上输在肺部就出现咳嗽咳痰。也就是这种情况下,虽然咳嗽咳痰发生在肺及呼吸道,但病因的源头在脾。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这种病症,除了化痰的药如半夏、 陈皮等,还必须加健脾胃的药,如党参、白术、茯苓、干姜等。

七、补肾化痰法

中医治咳嗽的七种方法,一看就懂

有些中老年,形体比较憔悴,就是比较显老,咳痰是没完没了的咳,痰如水样的或者白色泡沫状的,或者如涎水,有的痰有咸味,咳嗽以晚上明显,有的人或伴有气急,同时常有面部或下肢浮肿、腰痛、耳鸣等。

中医认为这类人痰多是属于肾虚不能固摄。治疗这类痰多,用化痰药效果多不明显,而是要治本,即补肾,常用的补肾药如熟地,一般要大剂量才有效,要30-50克以上,中成药常用桂附地黄丸,同时加补肾收敛的药五味子。

关于治疗咳嗽的内容,今天就介绍到这儿,文章很长,能看到这儿说明是有心之人,愿您有所收获,做自己的神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