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少辛增酸,宁心安神,咽津养生
到了处暑节气,气温逐日下降,已不再暑热难耐, “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节气天气变化的直接描述,但总的来看, 处暑期间的天气特点是白天热、早晩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干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得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节气要注意防燥,适当“秋冻”。
处暑饮食:理性进补
处暑吃什么好呢?处暑一到,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天气依然很热,这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进补养阴:首推蜂蜜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 处暑后,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养阴的食物也有很多,比如泥鳅、 芝麻、核桃、糯米、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果、梨、红枣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因此拥有“百花之精”的美名。蜂蜜是一种非常好的能量补充品,对于缓解疲劳效果显著,而且物美价廉、老少皆宜。
2、多酸:葡萄首选
“少辛增酸”是中医营养学关于夏秋交替时最重要的饮食原则之一,这时要多酸,就是要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苹果等,而要少吃甜味的西瓜、甜瓜等,我国历代医药典結对葡萄的药用均有论述,中医认为,葡萄味甘、微酸,性平,具有补肝肾、 益气血、开胃力、生津液和利小便之功效,秋季食用有助于开胃。
3、多食莲藕可润燥
处暑节气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比如莲藕、梨、甘蔗、银耳、菊花、鸭肉、兔肉等。其中以莲藕为首选,莲藕的食用方法“生熟两相宜” ,生吃鲜莲藕能清热除烦、解渇止呕,如将鲜藕压榨取汁,其功效更甚,煮熟的莲藕性底变得甘温,能健脾开胃、开益血补心,有消食、止渇、生肌的功效,莲藕作为水果生吃,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4、滋润补肺选杏仁
秋季在五脏与肺相应,处暑后是养肺、补肺或治疗肺部疾病的最好时节。补肺的食物有银耳、百合、猪肺、柿饼、枇杷、荸荠等。 而其中当季最好的,非杏仁莫属,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苦杏仁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可治疗肺病、咳嗽等疾病;甜杏仁滋润补肺功效更强,适合日常食疗保健用。
运动养生宜外出
早、晩天气凉爽,可外出跑步、打挙、做操、爬山。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下年工作、学习时间长了,伸个懒腰, 马上就会觉得神清气爽、舒服自在。即使在不累的时候,有意识的伸懒腰,也会觉得轻松,这是因为,伸拦腰能适当増加胸腔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表血,増加全身的供氧量,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情志调养:宁心安神
处暑节气自然界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人们易触景生情而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处暑时要注意收敛神志,使神志安宁、情结安静,切忌情结大起大落,平时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方式来安神定志。从古至今,秋季的美景总是令人神往, 此时,切勿忽略眼前的美景,可以和家人多外出欣赏秋景,对改善心情很有帮。
处暑保健:咽津养生
唾液在古代被称为“金津玉液”,并具有神奇的保健养生功效, 唾液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古代养生家认为, 唾液不能所以浪费、弃失。“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中医讲的津液是构成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然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唾液)有益于身心。因此,他一直主张咽津养生,他平时“叩齿鼓漱”然后再把这些津液咽下去, 欠而久之,有利于健康。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也说“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
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每日清晨洗漱后,用舌尖微抵上颚,有津液涌出,待充满口腔后用舌搅拌数次缓缓咽下;或在闲暇之时, 用舌头绕触口齿,待口内唾液聚满,鼓漱几遍后徐徐咽下,长期坚持,有强身健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