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攒了一冬天的“湿毒”,早春用“它”泡水喝,排毒祛湿又健脾!

文 / 养生大砖家
2018-02-27 18:01

经过了一个冬季的滋补,再加上春节,人们肥甘厚味,易导致人体内湿过重。

而雨水节气已过,雨量渐增,地湿之气渐升,如果不注意,容易导致外湿侵入体内,湿邪内侵,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与不适。

所以,在人体内积攒了一些“湿毒”的情况下,早春时节,更要注意“祛湿健脾”,以助力身体健康!

积攒了一冬天的“湿毒”,早春用“它”泡水喝,排毒祛湿又健脾!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气重?

①看起床状态

早上起床后,感觉得还是很困,头上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裹着,让人老打不起精神,而且痰多。

②看精神状态

关节酸痛,经常胸闷,感觉四肢或身体沉重甚至有浑身酸痛,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活动时关节发紧,很是不灵活。

③看舌头

体湿的人观察舌头时会发现,舌头周围有明显的齿痕,舌苔白腻寒湿较重,舌苔黄腻湿热较重。看舌苔以清晨刚起床的最为准确。

积攒了一冬天的“湿毒”,早春用“它”泡水喝,排毒祛湿又健脾!

④看刷牙

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⑤看大便

稀薄黏腻不成形,正常便后用一两张手纸就能擦干净。如果发现大便稀薄、黏腻、不成形,就可能是有内湿。建议大便后观察一下马桶,是否有一些会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

积攒了一冬天的“湿毒”,早春用“它”泡水喝,排毒祛湿又健脾!

以上五点,都可以判断一个人体内是否有湿气,满足的越多,说明体内湿气越重,需要健脾祛湿了!

三个日常习惯,加重体内湿气

一:喜欢吃凉性食物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易过量食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二: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睡好觉能让我们的身体更有精力。最好不要熬夜,建议晚上十一点之前睡觉,规律作息。经常熬夜会使得脾胃受损,加重体内的湿气。

三:久坐不运动

越是不爱运动,体内的淤积的湿气就越多。因此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重的表现。

所以,平时可以适当的做些运动,帮助身体排出去湿。

积攒了一冬天的“湿毒”,早春用“它”泡水喝,排毒祛湿又健脾!

早春用“它”泡水喝,每天一杯,祛湿又健脾!

因为脾虚,所以对于食物水谷的消化功能就减弱,导致无法消化吸收部分以湿气或痰的形式留存体内。

所以,去除湿气,就要健脾、祛湿,双管齐下,而用有健脾祛湿效果的草药,做杯茶,每天喝是祛湿较好的方式。

自己动手做蒲公英砂仁茶,用它泡水喝,健脾、祛湿、排毒

主料: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栀子0.3g

辅料:砂仁0.2g、赤小豆0.2g、茯苓0.2g、山药0.2g、甘草0.2g、绿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其他配料:干姜0.1g、芡实0.1g、冬瓜皮0.1g、木瓜0.1g、淡竹叶0.1g、马齿苋0.1g、陈皮0.1g、桔梗0.1g、荷叶0.1g、人参0.05g、金银花0.05g、菊花0.05g、紫苏叶0.05g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洗净烘干,然后取相应克重,做成茶包,每次取一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积攒了一冬天的“湿毒”,早春用“它”泡水喝,排毒祛湿又健脾!

解析:

蒲公英,《本草纲目》中说:“蒲公英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蒲公英用来治湿是最为适宜的,蒲公英可泻火除湿,可以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

薏苡仁,《本草纲目》谓薏仁 “ 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 ”。

栀子,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可清热祛湿、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凉血止血、散瘀。

积攒了一冬天的“湿毒”,早春用“它”泡水喝,排毒祛湿又健脾!

赤小豆,《本草纲目》记载: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赤小豆可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

茯苓,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

砂仁,性温,味辛,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的良药。

积攒了一冬天的“湿毒”,早春用“它”泡水喝,排毒祛湿又健脾!

山药,《本草纲目》认为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瘫涎、润毛皮”。山药虽然没有直接除湿的效果,但是山药可以补脾,间接的可以让体内湿气排出。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干姜,长于温中回阳,为脾阳衰微、吐利腹痛之要药。用于脾胃虚寒、泄泻清稀无臭味、肠鸣腹痛者。

积攒了一冬天的“湿毒”,早春用“它”泡水喝,排毒祛湿又健脾!

绿豆,绿豆有健脾、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绿豆汤有利于排毒、消肿。

芡实,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

冬瓜皮,性寒甘,入肺、大肠、小肠、膀胱经,具有润肺生津、健脾养颜、利尿消肿、清热祛暑、解毒排脓等养生功效。

积攒了一冬天的“湿毒”,早春用“它”泡水喝,排毒祛湿又健脾!

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化湿,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筋脉拘挛者尤为要药。木瓜还能使湿浊得化,中焦得以调和。

马齿苋,《本草纲目》:"马齿苋能散血消肿,利肠滑眙,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马齿苋食用价值非常高,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祛除湿气等功效。它还含有大量的钾盐,有良好的利水消肿作用。

陈皮,中医认为,其性味辛、苦、温,入脾、肺经;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平时在饮食上适当加入陈皮有很好健脾和胃功效。

积攒了一冬天的“湿毒”,早春用“它”泡水喝,排毒祛湿又健脾!

自己动手,做一杯健脾祛湿的茶饮,每天喝,每天祛湿排毒,身体更健康!

配合按摩两大穴位,祛湿排毒效果更好

穴位一:阴陵泉穴

采用坐位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适当刺激阴陵泉穴可以起到清利湿热、健脾理气、通经活络的作用,还可辅助缓解腹胀、腹泻、水肿、膝痛等。

积攒了一冬天的“湿毒”,早春用“它”泡水喝,排毒祛湿又健脾!

穴位二:委中穴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委中穴,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的通道,而委中穴是这条通道上的“排污口”。

按揉或者敲打皆可,有助于湿气的排出!

积攒了一冬天的“湿毒”,早春用“它”泡水喝,排毒祛湿又健脾!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