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衰弱症,是身体功能退化的开始

文 / 和年苑—协和老年医学
2018-02-18 11:02

在中国的老年人口中,有近1.5亿人为慢性病患者,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达3750万。预计到2020年,失能老年人将达42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2900万,空巢和独居老人将达1.18亿;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4亿人,老龄化水平达30%以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已经成为卫生介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率已经达到85%以上。

"衰弱"被视为老年人功能退化的前兆,也已被视为介于生活独立自主和死亡前的中间阶段。"衰弱"除了会降低活动、生活品质,造成认知功能障碍外,还易有日常生活功能障碍、跌倒,增加入住机构(老人院)、住院的机会,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死亡。"衰弱"已是不容忽视的老人健康议题,所以"预防衰弱"的发生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老人活动范围小 走路越来越慢

老人生体机能日渐衰退,若整天待在房子哩,活动范围小容易连带运动少,肌肉被伸展的机会变少,造成有些老人体重减轻、肌力下降,走路越来越慢,久坐不动的生活模式在未来也可能增加肌肉萎缩的机会。

衰弱与老化的关系

老化虽然是衰弱形成的重要背景,但却无法单独解释衰弱的产生,许多内在(如生理、心理状态与慢性病)及外在因子(如社会、经济环境等)都会彼此交互作用而诱发并促使"衰弱"的发生。"衰弱"形成过程的动态性及连续性,不同等级之间会随时间互相转换,但改善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死亡的风险也逐渐升高。

衰弱的机转

内分泌系统失调

胰岛素样之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 , IGF-1)下降与身体力量及活动度降低间有相关性。较高的可体松荷尔蒙可能造成肌肉减少症、感染及胰岛素阻抗。衰弱老人的葡萄糖耐受性不佳,会导致后续的食欲降低及营养失调。

发炎与凝血路径活化

血液中发炎标记的升高,如C反应蛋白(CRP),与衰弱及死亡间有关联,不仅造成贫血及凝血标记升高,也会对骨骼肌肉、食欲、体重、抵抗力及认知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肌肉系统改变

肌肉减少症,以肌肉质量与强度的衰退为特征,不仅影响步态与平衡,也会增加衰弱与跌倒的发生。"肌肉减少症"多伴随体脂肪减少,部份衰弱老人的体脂肪比例偏高,称为肌萎性肥胖,他们在日后发生失能及死亡的风险更高。

荷尔蒙的变化、发炎与凝血标记的升高是促使衰弱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他活动量减少与营养不良等,也与肌肉质量的流失有关。

营养素缺乏

过去的世代研究发现,衰弱族群中的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硒(selenium)、锌与半活化维他命D(25-hydroxyvitamin D)的血清浓度较不衰弱族群来的低,故推测与衰弱的形成间可能有关。

衰弱的诊断

学者对六十五岁以上的社区老人,以五个问题进行筛检,包含:"去年一年,在未曾刻意减重下,体重减轻三公斤或百分之五以上"、"在上一个礼拜觉得做每件事都很吃力"、"走动状态不稳健"、"走二百至三百公尺有困难"、"连续站立半小时有困难",将符合三题(含)以上定义为"衰弱",符合一或二题定义为"衰弱倾向",完全不符合者则为"不衰弱"。

衰弱的评估与处理

处理上应注意,在将"衰弱"归因于退化之前,要先针对潜在可治疗的次发病因,像是郁血性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低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贫血、癌症、感染、忧郁症……等作评估处理。

运动

适度运动有助于老年族群平稳步态、减少跌倒造成失能、增进骨质密度与体适能力。从各种程度的运动,例如阻抗训练、伸展运动或是单纯的步行及日常活动训练中获得益处。

补充疗法

虽然各种补充疗法, 包含睾固酮、生长激素、生长激素释放因子、DHEA-S与维他命D有其潜在效益,但并无实证支持衰弱族群接受补充疗法的效益。

善待高龄长者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

衰弱对于老年族群的生理、心理、社会及功能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冲击,若遭遇体重减轻、日常生活功能与调适能力变差的老人,应考量衰弱的可能性,同时求助老年周全性评估来加以处理,才能给予老年族群全方位的照护。

处理衰弱常合并的跌倒、体重减轻、虚弱、忧郁、疼痛、慢性疾病……等也相当重要,但需视情形做适度调整。

健康老人应着重于保持活动的生活型态,治疗急、慢性病与预防筛检计划。除了老人急性照护之外,也应将衰弱者的照护延伸到出院后的追踪及复健,并利用老人周全性评估早期侦测问题的产生。

老人周全性评估是照护老年族群的医疗人员必须熟悉的评估模式,针对老人生理、心理、社会及功能等面向做整体性的评估,并给予一个周全性的照护计划,不仅可以减少医疗浪费、功能衰退、入住机构、住院及死亡的风险,也能增进病患的满意度。

国际老化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n Aging,IFA)在2016年4月于丹麦哥本哈根举办国际会议中,呼应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老化(Healthy Aging)概念,指出强化个人的功能发挥(maximizing functional ability)是各国未来发展健康老化政策的目标,论述生活康复(reablement)对高龄照护模式与衰弱症(frailty)所带来的具体影响。

生活康复(reablement)

生活康复有别于现行之居家康复服务,强调个人自我日常活动的独立性。对应各年龄层身体功能衰退的族群,经由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合作,协助个体在关键恢复期间提升内在健康力。

生活康复采取期间限定(通常为期6至12周,视评估情况而定)的自我照顾管理法,在职能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医师、护士及养老护理员的陪同监督下,让个体达成改善或恢复身体功能的目标。生活康复非常重视自我管理,鼓励个体自己完成任务,而不是直接帮他们执行。当生活康复周期结束后,能维持自我照顾原则,可以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事务,以减少居家照护和医疗机构的需求,达到节省照护人力及资源成本。

生活康复何时介入?

疾病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生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身体器官功能性的衰退,若未能及早发现治疗,可能会提高并发症发生的机率与死亡的风险,导致日后生活功能的障碍。 衰弱前期(prefrail)是能经由生活康复的有效介入,让身体功能得以恢复、改善或延缓后续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

提升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人口老龄化已经是各国无可避免之趋势,做好健康管理不受疾病所扰,是健康老龄化的首要任务,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而日前国内老人医疗支出健保费用仍多花费于治疗上,仅少部分是用于保健与疾病预防。 生活康复概念是一种服务模式的转变,将更多心力投入预防失能,便能帮助更多长者延缓老化及失能的速度。

照顾者的负荷是相当沉重的,适度的服务对于照顾者的负荷与身心健康都是有正面帮助的,也有助于病患的照护品质。

观察北欧各国在制定高龄政策时,普遍在高龄者的社会服务和医疗服务都有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 研究学者们亦开始提倡长者自我照顾能力的新思维,提升高龄人士身心健康和独立自主的作法,加强老人对运动健身的训练以减少依赖。

维持良好的生活型态是强化人体自愈力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及早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培养自愈力,是让长者享受健康有品质老年生活的第一步。

来源:台灣長期照顧關懷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