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可不能突击健身

文 / EYZY健身起点营
2020-01-28 08:08

这几天大家都被钟南山院士的肌肉照刷屏了吧?由于坚持锻炼,83岁高龄的钟院士身体状态比很多38岁的年轻人都棒,正是这样的体格能支持着他一直坚持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在钟院士榜样的感召下,尽管年节将近,这两天晒运动照的朋友却明显多了,健身当然好,不过呢,在这个控制疫情扩散的关键时期,大家还是要格外小心,尤其是对于那些平时并没有健身习惯的人来说,突击锻炼不但不会起到防病的作用,反而会提高自己染病的几率。

这是为什么呢?咱们来捋一捋。

超量恢复

我们都知道,只要坚持锻炼,我们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健壮,这在生物学上,这叫做“应激”,也叫做“一般适应综合征”,在运动学上,这叫做“超量恢复”。它的理论基础来源是加拿大病理学家汉斯·塞利(Hans Selye)的应激学说,这个学说也被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GAS)理论。

从本质上说应激是一种生理反应,它的目的是维持生命和损伤后的恢复。从外在的表现上说,应激是我们的身体在面对外界环境压力的时候,去抵抗压力和适应环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会分为三个阶段:

1.动员期:此时适应还未获得,我们的能力下降。

2.适应期:此时适应达到最佳状态,我们的能力逐渐上升。

3.衰竭期:此时的适应逐渐丧失,我们的能力回归常态。

健身实际上就是先通过训练,有意识地给身体施加压力,造成一定的“损伤”,然后通过休息让我们的身体状态超量恢复到比训练之前更强的状态,如此坚持反复,身体就会越来越强壮。

开窗期

请注意,这个超量恢复,是个“先变弱、后变强”的过程,变弱在先。训练之后的变弱体现在各个方面,可不仅仅是力量变弱,像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都会变弱。具体到免疫系统,这种训练之后免疫力低下变弱的状态还有一个专门的词,叫“开窗期“。

这是因为,当我们进行大强度急性运动时,体内负责免疫机能的淋巴细胞先会急剧增加。而在大强度急性运动结束后,淋巴细胞的水平迅速回落,活性降低,免疫机能出现暂时性地下降,并且会低于运动前的水平。这段免疫机能低下的时间可以持续3~72小时左右。这段时间里,机体的防御能力下降,好像身体的“窗户”开了,各种细菌、微生物、病毒等长驱直入。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开窗”的持续时间就越长、幅度就越大,越容易生病。

造成这种现象的机理比较复杂,主要原因有这么几个:

  • 一是神经系统的作用,研究证实,交感神经兴奋一般引起免疫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一般能引起免疫增强效应。剧烈运动中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受抑制,所以免疫机能受抑制。
  • 二是激素的作用,运动时,应激激素(主要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明显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虽然运动后生长激素、睾酮等免疫促进激素也可能增加,但是当运动超过一定负荷以后,应激类激素明显占优势,产生免疫抑制。
  • 三是运动消耗血糖,低血糖首先会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免疫。另外,血糖也是免疫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运动引起血糖下降后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机能。
  • 四是大负荷运动后,体内过氧化物水平明显升高,过氧化物不仅是运动疲劳的重要因素,也会损伤免疫细胞。

可以这样简单理解:人体的所有活动都需要能量,训练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所以免疫系统能量不足,暂时低速运行。

“J”型曲线

研究表明,人体的免疫机能状态与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不经常运动者处在一种自然免疫状态,将这种安静水平作为对照,那么适中强度的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可以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率,而大强度、长时间且较高频次的运动会抑制免疫机能、提高感染率。反映在坐标上就呈一条“J”型的曲线。在“J”型曲线的最低点就是一个适中的状态,包括合理的运动强度、频次和时间,既能提高运动能力,又能有效地提高免疫机能。

如何找到这个理论上“J”型曲线的最低点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这里就不赘述,经常健身的朋友通常都会通过经验判断自己的训练状态。而对于平时很少运动的朋友来说,这个“J”点实在比较难拿。所以,在这个疫情爆发的关键时刻,我们还是打起十二分的小心,等疫情过去了再开始健身不迟吧,毕竟健身就像钟南山院士说的,要做到“锻炼就像吃饭一样,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一张图说明你为什么不能突击健身!

最后,一张钟南山院士的肌肉照镇楼。

“我是一名医生,很了解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锻炼对身体健康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让人保持年轻的心态。”

向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疗工作者们致敬!

微信公众号:EYZY 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