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关之琳在路人镜头下美到心颤,身材一点没变,颜值太能打了
最近向佐和郭碧婷开启疯狂撒糖模式,牵手去看雨神演唱会也是real甜蜜了。
但郭碧婷在演唱会上秒变雨神迷妹,身为男友的向佐可是有点吃醋了。
当晚最大的惊喜还是向太携闺蜜关之琳的意外出现。
前段时间有路人拍到关之琳自己排队买票,
回头的一瞬美到心颤,生图都盖不住的高颜杀手。
3月份时还在自嘲有点胖了,8月份的机场照身材立马回春。
旋转无死角的女神身材,气场可以打满分吗?
像关之琳这样57岁还能拥有神仙身材,一姐光想就能笑出声来。
只能说她一直也没什么身材bug,只要维持体脂就能一直get好身材。
一姐还是忍不住放出压箱底的美颜爆击。
当年张学友演唱会的惊艳亮相,仙女腾云驾雾而来。
剧照里是什么神仙美腿,放到现在也能吊打一众小花。
自带聚光灯效应的时代美人,难怪香港最毒的媒体都对关之琳没一个不字。
标准的少女漫画脸,满足了对面部美的所有追求。
在美人盛行的80年代,关之琳还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港花颜值当之无愧。
跨越30几年的美貌依旧,一姐真的很佩服她的身材管理,看着就没少下功夫。
说到身材这东西,只要你肯给它下功夫,它就一定会给你回报。
不过最近有粉丝偷偷和一姐吐槽,道理都懂,但是一运动就累得不想坚持怎么办?
一姐明白,运动中的疲惫感让很多人困扰,即使硬着头皮咬牙坚持了,也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崩盘。
那么为了更长远的健身事业,想解决运动中的“累”,就要先了解它。
运动中的“疲惫感”
运动代表着消耗,既然是消耗自然会带来疲惫感,我们首先要搞清,运动中消耗的到底是什么?
从生物能量角度来说,能为身体提供原料的分子总称为能量酶,这里面包括了我们眼熟的磷酸原、葡萄糖、糖原、乳酸盐、游离脂肪和氨基酸等。
运动中消耗的能量源由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决定,与运动中疲倦感的产生有最直接关系的就是磷酸原+糖原,而其它酶成分对运动表现影响不大。
“疲惫感”的罪魁祸首
刚才说到与运动中疲惫感有最直接关系的就是磷酸原+糖原,磷酸原包括了ATP+磷酸肌酸,和有氧运动相比,高强度无氧运动消耗肌肉中磷原酸浓度的速度会更快一点。
有数据表明,我们在进行高强度无氧运动的前5~30秒,肌肉中的磷酸肌酸就有50%~70%的下降,力竭时磷酸肌酸会进入消耗殆尽的状态,疲惫感自然而来。
不过不用担心,一般在运动后的3~5分钟自体就可以完成所有ATP的合成,8分钟内也可以完成全部磷酸肌酸的合成。
在进行高强度无氧训练后,只要休息几分钟身体就感觉恢复了力气,正是磷酸原合成完毕的原因。
除了磷酸原,第二出场的“疲惫感”主角就是我们的糖原大军,人体的全部肌肉中大概有300~700g的糖原,肝脏备用库则有70~100g的糖原,这些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
和磷酸原一样,糖原的消耗也和运动强度有关,低强度运动以肝糖原为主力军,中高强度运动则全靠肌糖原,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重要性也随即增加。
无论是哪一种运动,都伴随着糖原的消耗,而糖原的消耗也会同步带来疲惫感,恢复肌糖原的主要方法是在运动后注意碳水化合物的补充,例:运动后2小时,按每公斤体重0.7~3.0g的碳水补充,效果则最佳。
限制运动表现的其他因素
当我们因运动中的疲惫感而对运动产生排斥情绪时,就需要尝试用延缓疲惫+提高运动表现的方式来重新安排运动计划。
另外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糖原主要受到由氧代谢供能的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无氧代谢供能的短时间、高强度运动限制。
但是剧烈运动后造成身体酸碱失衡的乳酸性酸中毒,也会影响到肌肉的收缩力量,这就不只是疲惫感的问题,而是运动表现彻底失控的问题!
“氧”在训练中的作用
除了能量消耗上,运动中另一部分的疲惫感来自于运动中需氧量与吸氧量之间的差异——氧亏。
运动后,摄氧量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运动前水平之上,这个时间取决于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运动后摄氧量被也被称为氧气再生。
低强度运动是最大摄氧量为75%的新陈代谢,而高强度运动是最大输出功率为80%的新陈代谢。
如果运动强度大于机体最大摄氧量,那么运动中主要由无氧机制供能。一般來说,运动中无氧机制供能、所占的比重越大,则运动持续的时间越短。
运动中的摄氧量不足时身体会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冒虚汗、使不上力的现象,这种运动中的挫败感很容易让人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带来对运动的疲惫感和厌恶情绪,在运动中注意调节呼吸也是重要的一项。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很多仙女的入门运动项目就是跑步,还一定要给自己定下一口气5公里、10公里的目标。
不少人凭借一时热度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周末在家躺上两天立马打回原形,再过两周可能就找不到健身卡了,过于严格的训练计划多以失败告终。
实际上很少有运动要求人体尽到最大努力甚至力竭,这样很容易运动过度,下面为仙女们推荐两种靠谱的运动方式。
间歇训练
间歇训练就是俗称的“练一会,歇一会”,指的是预先确定休息时间+运动时间的训练,听起来像是懒人设计的无效运动方法,但它的运动表现却是正常连贯运动的3~6倍。
Christensen等人的早期研究比较过5分钟持续跑和运动+休息比为2:1、1:1和1:2的间歇跑。结果显示持续跑的运动员在力竭前只完成了1.3千米。而其余运动员则在相同运动强度下分别完成6.66千米、5.00千米和3.33千米的成绩。
由此可见间歇训练法能使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完成更多的训练。
组合训练
组合训练就是无氧运动+有氧运动的结合,有学者建议无氧训练时应该加入有氧耐力训练来促进机体恢复。
不过较大剂量的有氧+无氧结合会减少肌肉围度和最大肌力,尤其在与速度、爆发力有关的项目中这种减少更加明显,所以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需要组合训练。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接下来应该是安排自己的运动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