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为什么要分标本?针灸举例说明!

文 / dmyy
2017-08-24 13:02

中医治病为什么要分标本?针灸举例说明!

治病为什么要分标本?

标与本是相对的概念,含义很多。从病因和症状来说,病因 为本,症状为标;从正气和邪气来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变部位来说,在内脏为本,在体表为标;从病的先后来说,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标与本既概括了现象与本质,又概括了病证发生发展过程中正邪双方对立的主次关系。 在临床上,主要是应用标与本分析病证的主次、先后、轻 重:缓急,以确定治疗方案。在一般情况下,治疗慢性病,应当是缓则治本;但标病特急时,应当是急则治标;标本并重时,应当是标本并治。有些慢性病,临床症状虽然不同,但其病因是相同的,根据缓则治本的原则,可采取完全相同的治疗方法。例如,屑于肾阴虚的咽痛和属于肾阴虚的腰痛,都可取肾俞、太溪水,照海用补法,采用同样补肾阴的方法治疗,这也就是异病同治:有些慢性病临床症状相同,但其病因不同,根据缓则治本的原则。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例如,肝阳上亢之头痛,应取风池、行间,用泻法,肾俞、太溪用补法,以补肾阴。潜肝阳;属于气血两虚的,应取头维、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以补益气血;属于风寒侵袭的,取风池、百会、头维、合谷,用烧山火法,以驱风散寒。这种方法也属同病异治。以上均是从病因为本,缓则治本的例子。

标病特急,不及时治愈可危及患者生命时,应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法则,先治标病后治本病。例如,患者跌伤腰部,瘀血内阻,小便不通,小腹胀痛,应用指针点压气海、关元,用平补平泻法针复溜,先治标,待通便排尿后,再治跌伤瘀血;月经不调,经期先后不定,突然发生痛经,痛不可忍,应先用平补平泻法针气海、关元、三阴交,留针20~30分钟,治疗痛经,然后再治疗月经不调;肝气犯胃,胃气上逆所致胃痛呕吐,应用平补平泻法针内关,留针20~30分钟,先治疗呕吐,然后再治疗肝胃病。这是症状为标,急则治标的例子。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正气与邪气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临床上多根据正邪在病程中所占的地位,决定是扶正还是祛邪。扶正多用于正气虚而邪气不盛的病证;祛邪多用于邪气实而正气未伤的病证;扶正与祛邪同时进行,多用于正虚邪实的病证。例如,正气虚,抵抗力低下,容易感冒者,应当用补法针大椎、陶道,以振奋阳气,扶助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正气充实、邪不可干的目的;风寒感冒,头痛恶寒,外邪较盛;但正气未伤时,应当用烧山火法针风池、合谷,发散风寒,祛除邪气,达到邪去正自安的目的。如果患者有慢性咳嗽,又患感冒,发热恶寒,病邪较重,但正气虚弱,不耐攻伐时,应用热补法针大椎、陶道、膻中,补气振阳,然后再用烧山火法针风池、合谷、发散风寒,这就是先扶正、后祛邪,先治本后治标的例子。如果寒邪内积,运化失调,引起腹痛溏泻,四肢冰冷,应用热补法,针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留针20~30分钟,以温中散寒,这是病因症状同治,标本同治的例子。

失眠日久,引起头痛、脑胀,应用平补平泻法针风池、百会、神庭、神门,健脑安神.因为先治失眠,使患者有了充足的睡眠,则继发的头痛等症可不治自愈;如果头痛日久,不能入睡,引起失眠·则应用平补平泻法针风池、百会、头维、太阳、合谷,疏经止痛,头不痛_了.则继发的失眠也可不治自愈。肝气横逆侵犯脾胃,引起脘腹胀痛.胁肋窜痛,食欲不振,应用泻法针期门、行间,用补法针中脘、足三里,泻肝和胃,标本同治;如果按泻肝和胃之法久治不愈,食欲大减.日渐消瘦,应用补法针中脘、建里、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益胃,也就是采用治肝先实脾的法则,使胃气恢复,增进饮食,加强消化吸收功能,增强体质,其病可能治愈。肺肾气虚,咳喘气短。遗精遗尿者,按肺肾两虚治疗而效不佳时.应用补法针中脘、下脘、足三里,扶助胃气,增强抗病能力,这就是治疗慢性病以"胃气为本”的治疗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