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鸡汤心理学:为何别人的苦难经历成了黄金,你的却是阴影?

文 / 心理学了个啥
2017-08-24 09:29

如果一个人完全脱离生活的苦难会变成怎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成熟度必须是在生活中的各种经历下才能得以成长,无论是好是坏,都将给予我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但生活中,被称作苦难经历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情绪,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今天的非鸡汤心理学,我们就来讨论下为什么别人的苦难经历成为了人生的黄金,而你的却成为了心理阴影?

非鸡汤心理学:为何别人的苦难经历成了黄金,你的却是阴影?

到底怎样的经历才能称作是苦难?

对于“苦难”二字,恐怕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比较难以承受之事,每个人因为心理承受力不同,所以心理过程当中对于生活经历的评价程度也就有所不同,例如:因为工作上的原因被领导在大会上批评了,之后一些同事又逐渐远离了自己;对于这件事情,我想每个人都无法做到心如止水般平静,但不同的是,一些人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情绪状态,检讨自身问题,重新回归到正轨,而有的人却因此愤愤不平,抱怨漫天,最终进入了一种“报复式”心理的工作状态中去。

所以,生活中到底哪些事件才能算的上是苦难,每个人心理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并不是一些极端事件,例如:天灾、人祸、生命丧失等等。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苦难也只是生活和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坎坷经历而已,但是,即使是这些事情,为什么有人能够把它们当作黄金一般的珍宝使自己进步,有的人却因此沉沦,让其成为了心中的阴影呢?我想,这就是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巨大差距。

非鸡汤心理学:为何别人的苦难经历成了黄金,你的却是阴影?

我们该如何思考苦难这件事情呢?

从个体自身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完全是由行动力上来造成的,真正在其背后产生巨大影响的,便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看似思维方式只是我们脑中的一个念想,但在一定程度上,这就是我们大脑对于自身控制的指令。

从心理过程来说,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形成我们潜意识当中强大的心理力量,而潜意识通常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如何培养我们对于生活事件以及我们自身发展的客观认知,是极其重要的,无论你所希望的生活是激情、平淡都是如此。

我们先来看看不同思维下的心理过程,还是利用上述讲到的被领导批评被同事疏远这个案例:

第一种人:委屈难过—情绪低落(或愤怒)—自我安慰—客观分析—思考自我—抛去杂念—提升改造

第二种人:委屈难过—情绪低落(或愤怒)—吐槽抱怨加深负面情绪—心理防御启动开始寻找外界因素安慰自我—负面情绪泛化开始影响生活和工作—固定化负面思维形成—开始主动脱离环境或是产生报复性心理

这两种心理过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有很多真实案例的,从心理学上来说,第一种人是心理较为成熟的,而第二种则是一种婴儿化的心理表现。所以,他们最终走向成功、幸福的时间是不一致的,甚至可能是终身的差距。

非鸡汤心理学:为何别人的苦难经历成了黄金,你的却是阴影?

我们该如何再造化思维呢?

其实,思维方式简单来说,就像我们的固化行为相似,例如:你认为每天跑步十分痛苦,但是,形成习惯化之后,跑步的痛苦便会消失。思维习惯也是如此,你认为按照自己去想的并没有什么错,因为这在你自身的价值观判断和心理过程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日三省的意义就在于我们需要通过醒悟这个能力来让我们对自身和外界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通过这个能力,就能让我们清楚我们所习惯化的思维从客观角度来说是不是正确的了。

所以,如此再造化思维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不是愿意在生活中常思考自身(这个思考自身并不是整天自责,而是客观评价),通过认识错误—思维矫正重新调整—再次矫正,坚持最终成为了我们的习惯化思维。

非鸡汤心理学:为何别人的苦难经历成了黄金,你的却是阴影?

思维方式可以说是我们性格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心理特征,而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种种事件的评价和最终走向;所以,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并不为过。形成这种思维的意义并不全是所谓的成功人生,而是我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好地完善我们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