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教育必须刚刚好

文 / 源创图书
2017-08-15 07:42

陈文:教育必须刚刚好

家里养了不少花草,其中有两盆君子兰。这个夏天,持续高温,看到花草们病蔫蔫的样子,我确信它们是渴了,每隔两三天,就提一桶水浇灌它们。

其他花草喝水后一副绿油油的样子,而君子兰叶片逐渐黄了,我吓了一跳,以为它们渴得厉害,又特意为两盆君子兰加两勺水。谁知道它们黄得更快。我向一位同事谈起料理花草之事,说到君子兰不知何故竟黄了。同事说:水淋多了!

就这样,两盆高贵的君子兰,在我“悉心”的照料下,死了。

世间万物的生长莫不如此,它们的生长都是有规律有定数的,若违背则事与愿违。世间万事的成败莫不如此,“过之”和“不及”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育工作同此道理,现实生活中,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之”的例子数不胜数。学校教育中,“奇葩”招数频频迭出,过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让社会瞠目,让学生生厌;家庭教育中,家长因望子成龙心切,过度教育引发冲突,最终导致杀父弑母的悲剧时有发生。“不及”的情况也很常见。如有的学校美其名曰“张扬个性”,罔顾学生的兴趣激发和习惯培养,采取“放羊式”管理,教师不以育人为己任,课堂上花拳绣腿,学生在这样的地方既学不到知识,也无法健全人格。

回到家里,有的家长或忙于工作,或忙于娱乐,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忽略了孩子是否需要你管,孩子需要你管什么,不需要你管什么。许多崇尚“散养”的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当孩子出现严重问题时才后悔不已。所有这些现象和结果都告诉我们:教育必须刚刚好!

若要教育刚刚好,需要教育人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北宋思想家和教育家胡瑗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当代也有“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的口号,可见,自古至今,都明白学校、教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育人一定要有职业自信。柏拉图说,一个民族中只有最优秀的公民才有资格当教师。教育人就是这个民族中最优秀的分子,教育人的工作事关民族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让这种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长驻心中,怀着宗教般的意志去从事自己的事业,教育才能刚刚好。

若要教育刚刚好,需要教育人明确自己工作的意义。关于这一点,没有太多的歧义,教育就是要将一个个自然人引导成为社会人,而且是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人。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

假如学校教育按照重要程度提出教育任务的话,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因此,教育孩子“成人”是第一位的。

若要教育刚刚好,需要教育人让学生站在学校“正中央”。真正树立面向全体、正视个体的理念,真正落实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来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目前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者不了解学生!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实施教育,就像医生根本没有问清病人的病情就开处方,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教育人了解学生要了解些什么?一是要了解学生已经有什么;二是要发现学生还缺什么;三是要研究学生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四是要寻找学生的差异是什么;五是要追问学情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教学过程的关系是什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你的教育才能刚刚好。

若要教育刚刚好,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温暖的家庭氛围。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紧密结合,是产生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缺失任何一方,都将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目前,社会环境不好,浮躁之风甚嚣尘上,家长的功利意识也毫无遮拦,把学校、学生挤压得喘不过气来。学校内外,反教育、伪教育很有市场,有时还大行其道。

因此,必须从社会层面开始,为教育营造良好的、公平的环境,让教育依据其本身的规律科学地发生。必须引导家长转变育人观念,应明确告诉他们:家庭教育中不能错过孩子从他律到自律转换的关键期;别忽视了对孩子自控、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里说过这样一段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他的这番话告诫我们: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施教,过度教育比不教育更坏。

像我对待家里的花草,不管它们的习性,每蔸一勺水,以为公平,实则让一些花草吃不饱,另一些花草吃不了。这种“不及”和“过度”的行为,都是有害的。这样的教训太深刻了。

其实,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早有言: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教育,必须刚刚好!

(本文选自源创图书《教育必须刚刚好》,陈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陈文:教育必须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