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更倾向于喜欢精明又有小缺点的人?!
生活中,人们会经常发现比较完美的人没有朋友。
完美可能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但为什么一到完美,人就没有那么可爱了呢?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先来看一个心理学效应——仰巴脚效应。
仰巴脚效应:
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喜欢精明又有小缺点的人,心理学上称此现象为“仰巴脚效应”。
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经心犯点小错误,不仅不影响他的优点,反而使人觉得他也和常人一样,会犯错误,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完美有时候是一种距离感。
就象绝世美女一样,往往没有人追,大家都觉得不可靠近,就真的没有人靠近了。
李延年有一首诗,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境界。
汉代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当距离存在的时候,我们只有远观,而不能够细致的观察。
或许这种观察会自卑,或者这种观察会发现对方的缺点就是太完美。
当然心理学里面还有一种疾病,叫完美强迫症。
完美强迫症是为追求完美而不断的苛刻要求自己一种心理,人都是追求完美的,但是人又是不能够达到完美的,而不能达到完美人就越是要去追求它,长期的这种心理就会形成完美强迫症。
这种完美强迫症,如果是向内还好,如果是向外,就非常让周围的人痛苦不堪了。
对于完美,本体与客体会有四种可能:
1、本体完美,对客体要求完美,他人如果智慧或自我要求不够高,会让他们非常难受。
2、本身完美,对客体要求一般,这种大家还可以接受,毕竟客体的水平无人得知,结果取决于客体的自觉行为。
3、本体不完美,对客体要求完美,这种就是非常可怕的存在。用不智慧的脑子指导其他人,可想其结果。
4、本体不完美,对客体要求不完美,这种大家就是一丘之貉,狐朋狗友,对于部分人还是有市场的。
以上四种组合,感觉都不是非常完美。
我们暂时不讨论本体不完美,客体完美的情况,这种本体会自尊心受损,或者客体反为本体的悲剧。
那再看看我们的标题,人精明又有小缺点。
说明这个人是聪明的,但又可以找到人性之共同弱点——有小缺点。
人在交友的时候,如果有点追求的话,总希望找一个聪明的朋友,但又不要精明到极点,就是精明上有一点缺口。
就象收藏的古董一样,如果是完美件,就真的是收藏品了,如果有些小缺口,说不定就自用了。
又说一个庄子的小故事。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是愿意在泥里打滚,还是在庙堂上朝奉千年,这个或许大家都愿意做泥里打滚的龟了。
当然,这些也给我们一些启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完美是没有结果的,没有必要追求一个没有结果的东西,追求较好即可。
人可以有要求,但不要变态。
如果发现自己不够聪明的时候,就不要对完美提太多要求,因为这种所谓的完美是基于不智慧的要求。
凡事有一个度,不要精明过度,也不要傻傻过度。
中庸是一个非常难把握的尺度,可能还与客体对象有关。
平凡中见伟大,伟大中见平凡。
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心理爱好者的一己之见,说不定还和情怀有关。
莎翁说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
相信大家各有自己的见解,在评论里留下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