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心理学:工业时代的人类社会本质,学科前沿与中国学者贡献的有机呈现
文|张 侃
(本文为《工程心理学》序言)
有机会看到葛列众教授主编的《工程心理学》定稿,我非常兴奋。
在我看来,过去对工程心理学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工具性的层次, 尚缺乏哲学层次的思考。实际上工程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具有人类本质特色的学科。首先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心理学与工程学等相关学科交叉的产物,具有天然的跨学科整合性。
记得1980年,我随导师曹传咏先生(他的名讳最后一个字是言字旁,曾几何时系统中没有收入这个字,他只好用“咏”字代替,这也是人机系统设计中留下的弊病)第一次到杭州大学去,在屏风山,听到陈立老先生的报告。他说心理学是研究S-O-R的,也就是从刺激到反应,中间还有个机体,我们不仅要搞清楚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还要研究其中间的那个人脑的活动。这是很有见地的,在提出典型的行为学派的看法的同时,明确了认知的任务。
很快,认知学派成为心理学的主流,并传入中国。工程心理学也就被定义为:在人机系统背景下,研究人的信息加工的特征和局限性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学科的目标是将获得的知识应用于人机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使得系统更加安全高效,同时使人能够更加舒适愉快地完成工作。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在人机系统中开始有更多的有关脑功能的研究进展,这进一步拓展了工程心理学的内涵。
对我更有影响的自然是我的导师曹先生。1978年我们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那个时候的名称是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第一次听曹先生讲课。他手拿一个飞机仪表,说工程心理学不仅是服务于系统的设计,更是在人机系统这种特殊环境中,研究人的真实心理特征的。我愿意随着先师的指引向前看,后来更多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完全脱离环境的孤立于世界的心理过程和特征,人的心理的一切都是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到了现代,人更是时时处处在人机系统当中。因此,离开了人机系统去研究人的心理,所获得的只能是高度抽象的、现实中不存在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结果。国际心理学界也已公认:人的心理受环境决定,human is situated!
葛老师主编的这本书,既是很好的教材补充读物,又可以作为工程心理学研究的专业参考书。可以看出,他们在过去写作和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了更加综合的定位,使得本书包含了很多全新的内容,既反映了工程心理学最新的研究进展,比如情景意识的整章的内容,同时囊括了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使得本书更有可学习性,能够极大地帮助到工程心理学的学习者。从整个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由人机系统组成的角度出发,本书适合所有希望增加对必须打交道的人机系统的了解和对自身的了解的读者。同时,本书更是所有机械工程和工业工程以及相关学科专业人员的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必备参考书。
葛老师是我国心理学大家朱祖祥先生的第一批学生。几十年来,葛老师始终潜心工程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取得了很多对社会有贡献的成果。最近又被我国载人航天系统工程任命为空间站工程工效专家组组长,是我国最一流的工程心理学家。由他领导的团队完成本书的编写,确是实至名归。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深入到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机器人、已经开始全面实行的无人驾驶、神奇而又可靠的脑机接口等新科技正在向我们扑面而来。所有这些都必将给工程心理学带来全新的课题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许多高校正在或计划开设工程心理学专业,我的学生们正在不断被高校聘任。可以预见,工程心理学必将有更大、更快、更广阔的发展。就在这个时刻,葛老师等撰写的《工程心理学》问世了,可谓正当其时。
作者介绍张 侃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2001-2009)
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
“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由中国心理学会组织编写,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杨玉芳任总主编。文库选择的内容都是当代心理科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富有成果的理论学派和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有重要价值的应用领域。各作者都是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和教师,治学严谨,在相关领域都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
“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是一套心理科学系列丛书,不同于普通教科书系列,将着重反映:1.当代心理科学的学科体系、方法论和发展趋势;2.近年来心理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和进展,应用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3.反映和集成中国学者在不同领域所作的贡献。其目标是:1.引领中国心理科学的发展,推动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2.展示心理学在现代科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3.为心理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争取更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支撑条件。
工程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工程心理学》是“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中的第八本,主要介绍了工程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既可以作为工程心理学专业教材之外的进一步深造的补充读物,亦可以作为相关学科专业研究的参考书。这书有前沿性、系统性和中国特色等三个特点。全书引用的文献有1118篇,601篇是近十年发表的文献,607篇是国内学者所做的研究。相较于以往相关论著,本书增加了对工程心理学研究中许多新兴研究领域的介绍,例如,用户体验和可用性研究以及神经人因工效学研究等。
“工程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科为中心、结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葛列众教授及其团队撰写的《工程心理学》一书,反映了国内外工程心理学的最新成果,是该领域的一本上乘佳作。为了更好地发挥浙江大学多学科集聚和工程心理学研究的传统优势,推进浙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的发展,浙江大学决定成立心理科学研究中心。葛列众教授也将加盟我们的团队。在此,我祝贺葛列众教授的著作出版,也欢迎各位同仁支持我们中心的工作。”
——麻生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本书是国内工程心理学领域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式著作。全书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涵盖了工程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研究进展,既介绍了工程心理学领域的经典研究,又展示了新兴研究领域的成果,并在总结我国的工程心理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反映出学科研究的中国特色,适合于各层次的读者。本书的写作风格简洁平实,在坚持学术性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对于工程心理学领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者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游旭群 (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
精彩书摘
如何减少事故,提高安全性?事故频发倾向论(theory of accident proneness)理论认为,个别人员具有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1919年英国的Greenwood和Woods对许多工厂里的伤亡事故的发生次数按不同分布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某些工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之后多个研究的统计结果均表明,某些工人更加具有发生事故的倾向。比如, Marbe跟踪调查了一个有3000人的工厂,结果发现第一年里没有发生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平均发生0.3-0.60次事故;而第一年里发生一次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平均发生0.86-1.17次事故;第一年里发生两次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平均发生1.04-1.42次事故。1939年Farmer等人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 proneness)的概念。根据这一观点,工厂中少数人具有事故频发倾向,即天生就容易出事,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在人员选择上具有参考意义,通过选择没有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事故频发倾向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这一理论的缺点是过分夸大了性格特点在事故中的作用,片面的把事故原因完全归咎于人的天性。
图书介绍
《工程心理学》
葛列众 等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工程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这本《工程心理学》主要介绍了工程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既可以作为工程心理学专业教材之外的进一步深造的补充读物,亦可以作为相关学科专业研究的参考书。这书有前沿性、系统性和中国特色等三个特点。全书引用的文献有1118篇,601篇是近十年发表的文献,607篇是国内学者所做的研究。相较于以往相关论著,本书增加了对工程心理学研究中许多新兴研究领域的介绍,例如,用户体验和可用性研究以及神经人因工效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