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梅医生:眠了怎么办?越失眠越焦虑,越焦虑越睡不着……

文 / 龙汇说健康
2022-03-17 09:28

刘惠梅个人简介

1975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曾就职于沈阳市铁西区神经精神病医院。从事精神心理疾病诊疗与科研工作40余年,分别担任过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病房科主任、门诊科主任,因工作突出,1991年被沈阳市卫生局授予沈阳市优秀精神科医生称谓。

不断地探索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深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赞扬和信赖,曾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多次应邀前往国内外三甲医院进行学术交流与医学研究,在国内精神疾病治疗领域享有盛名。

擅长领域

擅长物理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精通于将新技术、新药物、新设备科学地用于临床,深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赞扬和信赖。

在临床和科研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对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神经官能症、青少年困惑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精神康复训练有独到的见解。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况:越是想要好好睡,对睡眠的质量越是看重,反而越紧张、焦虑,更容易失眠。

17岁学生小康,平时学习成绩优异,同学遇到难题向她请教也可以从容作解,思路敏捷。

但一到考试前后情绪反常,终日焦躁不安,有时会无端地闷闷不乐。

近来上课也常走神,更难受的是晚上睡觉时,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入眠,有时竟眼睁睁到天亮,对自己这种不争气的状态又急又气……

睡眠问题,尤其是失眠,与焦虑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失眠」和「焦虑」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焦虑会让人失眠,相反的,失眠也会加重焦虑。

这样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那么,我们要如何打破这个循环,把情绪和睡眠都拉回到健康的轨道上来呢?



是什么让你焦虑?

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脑海里消极的声音所恐吓而焦虑不已,我们可以从识别和挑战那些对睡眠(失眠)的消极态度和想法开始入手。

专家指出,面对失眠,我们首先要找出脑海里那些负性的思维,然后尝试去质疑它们,并且用更实际化的想法取代它们。

比如你可以想象脑子里有两个小人,一个小人非常焦虑,在不断地抱怨;另一个小人则在质疑他“真的吗?这是一定成立的吗?”并提出一些其他可能的想法。

从行为入手:把让你焦虑的事情解决



有些人难以入睡,不完全因为对失眠本身感到很焦虑,而是对其他事情感到着急;例如第二天要考试而自己没有做好准备、要出远门而总担心自己忘记了带某个行李…

对于这些现实层面的问题,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法:

在睡前制定好第二天的计划,避免在床上想事情。

如果躺在床上了突然想起有某件事情要记住,那么就起床,写下他们(例如给自己写一张便利贴:明天记得带钥匙),然后回到床,明天还有时间来规划。

同样的,如果心里有事放不下,那就起来把它写在纸上,列好解决方法和计划,然后告诉自己,我现在不用再担心它了,等明天再说吧。

这里的重点在于尝试和床建立“只是睡觉”的关系,不要在床上工作、看电视、玩电脑,不用试图入睡,这样只会加重自己的焦虑。

但是,面对失眠,有部分患者仍是非常执着,觉得睡不着但还是要逼着自己睡,无论如何都要躺在床上,哪怕闭着眼睛“装睡”也好。



“有的人特别在乎睡眠的时长,” 专家则表示“越在乎,越难以入睡,久而久之让睡眠变成了自己的负担和压力。”

据专家指出,失眠治疗当中,有一种睡眠认知矫正的治疗方法,即让患者能够重新认识睡眠,并且建立睡眠反射。

表示,如果实在睡不着,就不必太过在意睡眠,更不要强迫自己入睡,可以尝试减少睡眠或者酝酿睡眠的时间,让身体对睡眠有“饥渴”。

那么睡不着,是不是就可以去干点什么有意义或者感兴趣的事情?不是的!

睡不着要尽可能离开床铺,到客厅或者书房,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不需要太过集中精神去做。

这样可以帮助神经得到放松,减少兴奋,逐渐让自己有疲劳感和睡意。

什么也不做,只是放松

此外,我们还可以掌握以下的放松技巧,助益睡眠:

常见的呼吸放松:尝试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呼吸上,吸气,然后慢慢地呼气,或者呼吸的同时数数。

如果自己做觉得有困难,网上有许多音频等资源,听着音频的引导,可能会有帮助。

这些放松都可以躺着完成,即使它不一定会让你睡着,但放松仍然可以使你的身心恢复活力。

不想继续“每天晚睡一点点”的人,还可以先试试如下办法:

  • 增加体育锻炼,但不要在临睡前激烈运动。

  • 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少喝酒。

  • 尽可能定时上床,即使前一晚没睡好也尽量定时起床。

  • 每天差不多时候就开始注意不要过度兴奋,晚餐不要吃太撑,也不要完全不吃晚餐。

  • 刚上床时没那么困也没关系,不要为“我是不是失眠”而焦虑——越是焦虑越会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