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凤主任:你有强迫症吗?你真的认识强迫症吗?
马凤个人简介:
太原科大门诊主任,原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科主任,曾进修于中国医科大学心理科主任,从事精神科临床诊疗工作近30年,具有扎实的精神科理论功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精神科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能精准诊断和治疗。多年来潜心研究,博采众芳,积淀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擅长运用传统中医诊疗技术与现代医学、心理学相结合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疑难精神疾病,疗效显著。获省级课题一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迄今为止,通过科学检查规范治疗已使众多患者恢复精神健康并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擅长领域:
擅长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治疗,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因不明、长期服药、复杂疑难性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和治疗方法。
你有强迫症吗?
强迫症?说的是我妈吧,特别爱收东西,一定要整整齐齐的!
爱洗手算吗,现在疫情拿点什么东西,我都想洗一下手
我有个朋友有点洁癖,感觉有强迫症
……
你真的认识强迫症吗?
我曾经问身边的亲戚朋友,他们对强迫症的认识有多少?
普遍认知都是整齐、洗手、爱干净=强迫症
也许强迫症与你想的不一样
也许,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就涌入了脑海之中,然后你就开始翻来覆去地琢磨,思考。
你会绞尽脑汁仅仅是为了寻得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答案,然而真相是,你思来想去也往往不能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来终止强迫。
也许当你通过无数次对抗,觉得搞定了一个强迫想法之后,你就会晦气的发现一个新的强迫想法又接踵而至了。
这个强迫性思维通常是一个疑问句,例如为什么…?所以实际上,一个强迫症患者,他的强迫问题是处理不完的。
小静是一名强迫症患者
她没有想要一直洗手,她也没有想要把东西整理得整整齐齐
但是她的脑子一直在“运转”,她时时刻刻都在想“为什么……为什么”“一加一真的等于二吗?为什么是等于二……”“我不会拿着刀杀人吧”“站在高空时就想跳下去”……
小静的思维强迫严重影响她的生活
她知道她想的这些事情不会发生,但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她的脑海里总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想法,有时为了一个念头而苦恼一整天。
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深知这些观念、行为不合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或摆脱而焦虑痛苦。
强迫症的病程一般是慢性进展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情绪、强迫冲动等。
强迫症相关的神经环路
典型症状
强迫观念
强迫观念指反复闯入患者意识领域持续存在的思想、观念、表象、情绪、冲动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没有现实意义,非己所欲,违反了个人意愿。
患者明知没有必要,试图忽略,压抑或用其他思想、动作来对抗它。但无法摆脱,因而苦恼和焦虑。(如上面案例小静的症状)
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是指强迫症患者通过反复的行为或动作,以阻止或降低强迫观念所致焦虑和痛苦的一种行为或仪式化动作,常继发于强迫观念。
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无意义的或无效的,且反复企图加以抵抗,导致明显焦虑。
虽然强迫行为并不是为了获得快感,但是可以使焦虑或痛苦暂时缓解。
对于病程漫长的患者,抵制可能十分微弱。
强迫性行为有的为外显性的,为能看得见的一些仪式或行为;有的则较为隐匿,如默默计数或祷告;有的为了消除强迫思维而用另外一种思维来抵抗或消除。
从根本上讲,这些行为既不能给人以愉快,也无助于任务的完成。
强迫行为与患者所担心、害怕的事情之间的联系常常不合逻辑,如将物品排列整齐是为了防止心爱的人受到伤害等或明显超过了正常界限,如每天花几小时的时间洗澡来防止生病。
还有一种和「强迫」有关的疾病
在医学上,叫作「强迫型人格障碍」。
这类人群,以对秩序、规范、细节、流程、道德、完美以及控制等方面的过度要求为主要表现,生活和工作中往往谨小慎微缺乏灵活性,过于严谨、严格、固执、专横。
可能会因为这种过度的要求导致无法完成任务,也可能因此而难以维持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
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关注细节等常常是社会/工作所提倡的品质,虽然这些也可能表现得类似于强迫现象;
但只有当这些特点变得过度固化、持续存在、不适应社会生活,并导致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明显受损时,才能考虑是否存在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