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熟人想绕道,社恐心理障碍,是病吗?

文 / 健康河南
2022-03-04 12:13

“看见熟人就想绕道”

“当众发言就是社死现场”

“会手抖啊,出汗什么的”

“团建、聚会,当然能不去就不去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给自己贴上了“社恐”的标签,并且以此为由,拒绝团体活动,独自享受个人生活。

不出门、不与人打交道,年长的人对此很难理解,在家里,父母总会催促孩子出门转转,总担心在家闷坏了。

抗拒出门,不想见人,就是所谓的社恐吗?还是说,社恐本身就是一种病?

其实,在心理学上,确实有社交恐惧症的说法,也称“社交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是焦虑障碍的一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患上社会焦虑障碍的人,常常因过于关注自我,担心自身的形象受到损害,或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好、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引发别人的嘲笑等,在交往过程中显得害羞、窘迫,面对外界的一切,不能自如应对。

出汗、身体发抖,心里紧张等,这些都是社交焦虑障碍的表现,尤其是面对某些特定的场合或者某些人群,这些表现越明显。

心理学上认为,患者产生这些不自主的行为,主要是他的内心潜意识认为自己不会被对方接受,所以对此感到焦虑、恐惧,产生回避行为。

当然,普通人说的社恐,未必是社交焦虑障碍,也可能是一种生活态度。

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接受的教育、生长环境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生活习惯上也不一样。年轻群体,他们更加关注自我,更在乎自己的感受状态,想享受自己的生活,不愿意把时间精力用于维系无效社交,所以当你邀请一个人出门逛街、聚餐,他可能以“社恐”的,名义拒绝你,这不是真的因为社交焦虑,而是对这个活动不喜欢、不感兴趣。

还有一种可能,他们确实对社交抱有一定的顾虑,却非社交障碍,而是由于更多时候在网上与人交往,缺乏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经验,加之性格敏感细腻,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会显得比较谨慎保守。

但是不管那种生活方式,不管怎样的社交状态,只要不影响现实生活,那就是好状态。那么如果真的是社交焦虑障碍该怎么办呢?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因为社交焦虑而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也不乏一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成年人。他们对社交的焦虑、恐惧感到困扰,影响学习、工作、生活。

来访者小白是一个中学生,最初,父母带他来咨询是因为厌学情绪严重。在咨询中发现,小白的厌学与社交焦虑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被父母转到别的学校,但是在新环境中他没能顺利交到新朋友,更是因为之前成绩下滑转校的事情深受打击打击,慢慢地,他内心越来越自卑,感觉自己受到同学的排挤,后来就出现了社交焦虑的表现,上课回答问题紧张、脸红、颤抖等,后来演化成厌学。

其实,在小白厌学之前,他已经产生了回避行为,比如课间休息时间,其他的同学都成群结队一起玩,只有小白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呆,有时候上课他会迟到、旷课,在家里一提到上学,孩子就话少、情绪低落等等。

但是老师、家长都没有及时发现异常,所以才愈演愈烈。

生活中,小白经常睡不好觉,早上起来整个人都不在状态,上课走神分心,成绩越来越差。刚开始,都以为是睡眠问题,看了几次医生也没有好转转,这样折腾了很长时间,小白越来越厌学了。

这时候,小白父母听说可能是心理问题,便带来做咨询了。

像小白这样的案例有很多,他们本身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咨询师沟通以后也愿意改变状态,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但是有好朋友的人,他们有过美好的经历,就会更加渴望变得完美,所以会表现得更痛苦、焦虑。

一般来说,有社交焦虑障碍的人,同时也会伴随其他方面的症状或问题,比如抑郁等。不过经过治疗,患有社会焦虑障碍的人也是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的。

社会上的一些刚入职的工作者,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社会焦虑,有的可能因为一次冲突,就对相关场合感到不适,有的担心同事、领导对他评价不好,就不敢走出家门等等。这些都是社会焦虑障碍的一些表现。

实际上,引起焦虑情绪的原因有很多,不可一概而论,在具体的咨询或治疗中,咨询师会根据具体的情况与来访者探讨,感受、想法等都是需要讨论的内容。

如果你对社交问题感到苦恼、焦虑,可以自己观察一下这些情绪对你的影响有多大,有没有影响你的工作、生活。轻微的社会焦虑是可以靠自己调节变好的,比如发言紧张、身体僵硬、说话结巴等,只要这些躯体化的表现没有影响正常生活,就可以学习一些应对技巧,自我调节。

如果影响比较大,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那就需要看医生了。像害怕出门,以至于吃不下睡不着的,可以从改善睡眠、饮食习惯开始。如果厌学、无法工作、交际困难等,这种丧失了社会功能的人,一定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关心情绪,关注心灵。总有一个胖子在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