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家属不知情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会对患者产生心理影响

文 / 汽车聊养生
2021-12-20 09:16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随着药物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抗精神病药物。但这些药物在帮助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或轻或重的药源性副作用,而这些副作用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变化,在影响服药疗效的同时,也会影响患者及家庭的正常生活。

经搜索发现,网上关于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文章种类颇多,故本文旨在阐述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并结合相应的病症,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来加强对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护理,尽最大的努力去减轻药物副作用给患者所带来的痛苦与伤害,以此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健康发展。

抗精神药物副作用对患者产生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恐惧心理

经过调查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前,可能没有充分的了解到抗精神病药物的药性和可能产生的药物副作用,当其在使用了抗精神病药物之后产生了药物的副作用,难免一些患者就会出现恐惧心理,他们往往是因为一些轻微的症状使自己陷进极度的紧张、恐惧与害怕的状态,同时还会有呼吸急促、颤抖、出汗等症状发生。

2、愤怒心理

部分患者会因为自身所出现的药物副作用而怪罪、迁怒于他人,同时由于患者的情绪非常的不稳定就很容易变得易怒易躁,有的比较严重的还会因为情绪失控而谩骂他人甚至是会有自伤或者伤人的情况出现。

3、焦虑心理

在患者服用了药物之后,如果产生了药物副作用,并持续很长的时间没有消退,一些患者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再加上患者本身的精神状态就有一定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就更容易使患者增加对病情与长时间不消退的副作用症状的焦虑情绪。这些焦虑情绪很容易就会让患者出现无助、焦躁、不安一系列低落的情绪,对患者继续治疗与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

4、悲观心理

有些患者的身体在出现了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后,就会怀疑药物治疗的效果,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治愈的希望与信心。他们的悲观心理具体表现在哭泣、痛哭、厌食、情绪消极、低落等。

还有一部分患者因为长期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在接受治疗的时候也会异常小心与谨慎,如果在服用药物后产生副作用,他们就会非常害怕这些副作用,使自己的病情变得更加的严重,容易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产生怀疑,就会出现不愿意配合治疗的状态。因此,医护人员在帮助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减轻与预防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出现。

首先,医生在给患者用药之前,应该结合患者的年龄、遗传因素、身体状况、病情状况、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给药的计量、次数、效果以及精神情绪等因素,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副作用最少的药品进行治疗,尽可能的在用药之前就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出现。

其次,在患者服用药物出现副作用后,医护要耐心听取患者对自身情况的描述,向患者解释与说明出现药物副作用的各种原因,帮助患者打消疑虑,打消悲观消极的心态,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主动配合治疗。同时,根据副作用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最后,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的副作用始终无法消除,还可以通过手术提高药物敏感度,减少服药量,从而降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多项研究表明,精神症状是由脑内情感环路的神经核团控制的,与神经核团内的神经递质分泌异常有密切关系。手术是一种微创精准的治疗技术,通过精准定位大脑内导致精神错乱症状的神经核团,其定位误差仅0.1毫米,然后进行靶向射频电流调控。治疗原理是阻止了脑内情感环路中的神经核团异常兴奋和传导;也抑制了某些神经递质的产生与释放,重新调整了脑内神经递质水平。

虽然药物也是通过调整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但是它不是持续调节,也由于神经递质遍布身体各个器官,很容易产生各种药物副作用,因此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完美结合,对于去除顽固性精神症状、减少用药量进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双管齐下的治疗,让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了“临床治愈”的希望,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在坚持服药、定期随访、结合其他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患者可以回归正常的社会和家庭生活。

(本号的医学科普文章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功能神经科医编小组发布,禁止抄袭,盗用必究)

医院科室: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

医院性质:公立三级甲等医院 全国医保定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