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多重要!
在强调自主学习的时代,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以及学习效率的高低。尽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但是心理因素的定义、结构国内还是众说纷纭,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们可以试图分析一下心理因素的几个方面,从而帮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不仅身体处于急剧变化的阶段,心理上也逐渐成熟起来,在这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1、学习压力感。高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但至少,它决定了三年的高中生活的节奏,疲于奔命用来形容高中生其实是非常恰当的。学业上带来的心理压力,让每个人都在忙碌中感到紧张,特别是数理化三门学科,一旦在考试中发挥失常,就会导致成绩大幅度下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一听说考试也会紧张,还有更多努力认真的同学,在一次次考试的失误发挥中垂头丧气,从而失去了信心,他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他也不清楚自己将来会怎样,对考试感到迷茫,对生活也感到困惑。
2、 偏执型人格,极端偏执的同学很少,但是每个人或多或少总会带有偏执型的性格,这点在学习互动中体现得最明显,一般而言,在问题讨论中,有些学生总是不信任同学、年轻的教师,这种不可信任其实没有任何理由,他们把自己封闭在错误的认识里,拒绝其他人的介入和引导,从而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
3、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当一个人心情难过时,必然变得敏感、多虑,而高中生处于青春期的变化中,敏感性更强,同时更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和成人不同,他们没有那么丰富的社会经历,当和别人出现摩擦和矛盾时,他们不懂得如何恰当处理,从而回避或者加剧矛盾。一般而言,性格开朗的同学会更加灵活地处理人际关系,但是当出现问题时他们不懂得如何处理,感到迷惑、慌张,想要弥补却无从下手,而性格内向的同学则直接回避人际关系,他们尽量不和别人接触,一旦和别人发生摩擦就会产生巨大的问题,社会上的惨剧的制造者,他们年轻的时候往往是性格内向,不多言、不多语。
4、 适应不良,很多学生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高中生就是很矛盾的个体,一方面,他们急于求新求变,想向父母、老师、同学证明自己已经是成人了,可是另一方面,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不希望受到伤害,所以又不希望生活环境改变,希望一切生活按照惯有的规律进行。
5、 心理不平衡性,在高中校园里,攀比的现象是最多也是最常见的,很多学生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的荣誉多,从而产生心理不平衡性,这个严重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发展到校园暴力,不仅产生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一个孩子的心理也会扭曲,一个孩子的一生也会就此改变。
二、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方法
根据在前人的调查和本人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习压力、偏执型人格、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适应不良、心里不平衡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而男女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要明显多于男生,这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理条件、心理素质等发展及其个性差异有关。下面我们结合心理因素的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1、营造创造性课堂
我们都知道,认知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业成绩也有直接的影响,认知因素可以说是一个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基石。它包含智力、创造力等因素。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更多关注成绩较好、智商较高的同学,因为他们理解、接受问题速度较快,但是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对学生的不公平对待。其实,我们应该能够发现,当众多因素共同作用于学生时,学生智力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毕竟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是相当的。那么,怎样进一步完整认知结构,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就需要老师提供创造力的课堂,促进他们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这种创造力的课堂,就是要做到教育公平,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避免造成班级学生个体之间的不平衡,通过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所谓创造,不仅创造环境,同时也要给学生真正的话语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式合作中去完善、平衡心理,从而缓解学习压力、忧虑等心理问题。
2关注个性心理因素
每个学生都是上帝创造的完美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抱负、自制性、独立性、自尊心,高中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是他们心理健康的前提,但是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要求得到社会、家庭的承认与鼓励,为求得自我的满足,他们希望在学习特别是人际交往上有突出的表现,因此,给予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尤为重要,除了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我们在课前、课中、课后也要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让他们独立完成带有一定难度的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他们。
3营建良好人际关系
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处于身心成熟的特殊年龄阶段,自我意识的能力与水平的提高,要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追求独立,越来越关注自己,尤其关注同学、老师眼中的自我形象,渴望交往、渴望友谊。那么,我们就要积极帮助学生建立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同学,我们要起到助推剂的作用,积极引导他们走出自己的世界,讲来自学习、家庭、学校的各种压力释放出来,引领他们学会倾诉,引领其他同学学会倾听。同时,适当地走出去,走向社会,可以以春游、远足、参观工厂等形式初步走向社会,在实践教学中,关注他们种种心理变化,提高孩子们心理协调的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