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服药治疗了,还需要心理治疗吗?

文 / 思睿明精神心理
2021-11-10 18:19

有朋友给小睿留言,说自己在药物治疗了,医生推荐自己可以考虑一下心理治疗,想知道心理治疗有什么用?

还有朋友说,自己孩子正在进行药物治疗,并且剂量不小,但是效果不明显,医生推荐孩子可以尝试下心理治疗,家长不知道心理治疗到底能帮到孩子吗?

另有朋友说,自己病情通过药物治疗已经得到了控制,症状好转得不错,医生说自己可以进行心理治疗了。但自己觉得药物治疗效果好,那就一直药物治疗下去呗,为什么还需要心理治疗?

其实这三个问题是同样的一个问题,今天小睿就给大家讲讲,已经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为什么还需要补充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比如第三位朋友的问题,之前在急性发作期有幻听幻视甚至是自伤的想法,此时必须快速控制住症状,所以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

当药物治疗控制住症状之后,才有可能进行心理治疗。

而第二位家长问的问题,孩子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为什么医生推荐心理治疗?

青少年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成长时期,同时还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此时社会心理因素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比如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攻击、欺凌,陷入困境自己无法走出来,此时药物治疗是无法治疗孩子的心病的,需要通过心理治疗帮孩子打开心结,拉他一把。

通常什么情况下,医生会推荐进行心理治疗呢?

1.疾病初期

比如有的疾病在初期只是轻症还不那么严重,还不需要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避免疾病往重症发展。

2.心理因素占比大

相比于基因遗传等生物学因素,受社会心理因素占比比较大的疾病,医生会推荐心理治疗。

3.疾病缓解期

在疾病缓解期,意味着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已经产生了一定成效,这时患者面临的问题是走向社会回归正常生活。

这时可能需要处理多方面的关系和任务,比如和家人的关系、比如亲密关系、同事关系等,同时也要面对自己的社会身份,比如子女、父母、员工等,如何帮助患者重新走向社会是重要课题,需要患者和心理治疗师共同努力。

对心理治疗感兴趣却还未尝试体验过的朋友,可以看看陈涵医生的精品小课,课程里提到的对压力的解释、如何自我觉察、如何找到自己的自动化认知模式、什么是负性思维、觉察情绪、如何调整惯有认知模式等都可以帮我们了解心理治疗常用技术和视角。

陈涵医生说:“很多患者康复之后才发现,其实天都没有黑过,是自己掉坑里去了,是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出了问题”。

通过这个精品小课,我们可以快速而清晰了解到心理治疗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