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晚睡不仅会诱发猝死还会破坏记忆力!这些晚睡危害你知道吗?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都面临着工作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的多种压力,许多国家人群的睡眠质量都有所下降,而且很多人都不能确保晚上能按时睡觉,这就产生了晚睡一族和熬夜一族。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晚上10点入睡,不仅是成年人,很多儿童少年也因学业功课方面的压力,入睡时间大多集中在晚上12点左右。从健康层面来讲,晚睡不是单单减少了睡眠时间,也并不是白天多睡就可以补充回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都面临着工作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的多种压力,许多国家人群的睡眠质量都有所下降,而且很多人都不能确保晚上能按时睡觉,这就产生了晚睡一族和熬夜一族。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晚上10点入睡,不仅是成年人,很多儿童少年也因学业功课方面的压力,入睡时间大多集中在晚上12点左右。从健康层面来讲,晚睡不是单单减少了睡眠时间,也并不是白天多睡就可以补充回来的,晚睡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同时是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的。
近日,据广州日报微博报道,18岁高中毕业之后,杭州27岁女子唐羽(化名)就没有在凌晨2点之前睡过觉。上网、追剧……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都是她与自己的狂欢时分。然而最近,她的脸上居然长出了老年斑!通过诊断,唐羽脸上的老年斑属于长期熬夜、精神状态差引发的。改变生活作息后,目前她的老年斑已经出现淡化的迹象。
晚睡的危害非常大,其不仅会影响机体胃肠道的健康,还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等,如今科学家们在熬夜晚睡如何影响机体健康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2021年10月,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文章表示[1],熬夜会导致机体的昼夜节律紊乱,或会损害机体的免疫反应并加快癌细胞的增殖。研究人员分析了慢性时差影响癌细胞周围微环境的方式,他们对两组注射了黑色素瘤细胞的老鼠进行了研究。第一组作为对照,暴露于正常的昼夜节律:12小时的光照和12小时的黑暗;而第二组模拟了慢性时差,明暗暴露每两天偏移六小时,效果相当于每周在21个时区漫游。一个月后研究者发现,慢性时差组小鼠的肿瘤大约是对照组的三倍。研究者表示,两组小鼠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反应方式截然不同。比如在慢性时差组中,巨噬细胞等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水平出现反转,使其更倾向于促使肿瘤生长。同样地,其他免疫细胞和分子(包括细胞因子等)的节律也被破坏了。即使肿瘤没有扩散到附近的器官,例如肝脏或脾脏中,科学家们也观察到这两个器官的免疫系统昼夜节律变化都受到了抑制。
心脏生物钟调节心率的日常变化。
同一个月,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另一篇研究报告中[2],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熬夜会导致心脏细胞生物钟与大脑生物钟不同步,从而使心脏生物钟不能预测身体的日常需求;当昼夜节律被打乱时,心血管系统可能无法应对工作生活中的日常压力,从而就会增加机体不良事件的风险,比如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等。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证明,心脏细胞会通过细胞内钠离子和钾离子水平的日常变化来调节期昼夜节律,心脏细胞内外不同水平的钠离子和钾离子允许电脉冲引起它们的收缩并驱动心跳。在小鼠分离的细胞和心脏组织中,钠和钾的这些每日节律的发生是为了让细胞蛋白质发生变化,离子被泵出,为蛋白质水平的日常增加“腾出空间”,让研究人员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钠/钾的水平变化高达30%,这使离体心脏细胞的电活动产生了惊人的两倍变化。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熬夜可能会导致心脏细胞内的昼夜节律与我们的行为脱钩,从而使心脏生物钟不能预测机体日常需求的波动,而对大多数人来说,需求波动在白天会更高。
仍然是10月,发表在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3],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晚睡、晚起或睡眠不足,均与更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风险相关。文章中,研究人员评估了睡眠习惯对中国人群AMI风险和冠状动脉疾病(CAD)严重程度的影响。他们共纳入相关住院患者873例,其中AMI患者314例,余下559例设为对照组。研究人员通过面对面方式,使用SFQ睡眠调查问卷对患者睡眠习惯做了全面评估。使用Gensini评分,评估了AMI组和CAD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当对其他睡眠因素和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调整后,他们发现,晚睡(晚24点及之后)、晚醒(早7点后)或睡眠不足(不足6小时),均与较高的AMI发生风险相关。最后研究者得出结论:睡眠不足是急性心梗和冠脉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晚睡也与急性心梗风险增加相关。
2021年8月,PNAS杂志上[4]发表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科学家们的一篇最新研究,他们发现,熬夜晚睡会增加机体抑制性神经元活动,从而破坏机体的记忆力。研究者指出,当熬夜导致睡眠不足时,大脑中导航和处理及存储新记忆的海马体中的抑制神经元活动会增加;这些抑制性神经元会限制其周围神经元的活动,从而使得海马体中的正常神经元活动无法聚集,进而就会破坏记忆的巩固。
图片来源:James Delorme,et al. PNAS, August 10, 2021 118 (32) e2019318118; doi:10.1073/pnas.2019318118.
首先研究人员分析了睡眠和清醒、海马神经元活动和活动驱动的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给予小鼠一种恐惧刺激,当小鼠在受到刺激后被允许自由睡觉时,结果发现小鼠海马体齿状回部分的核糖体S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加了。接下来研究人员试图研究这种活动驱动的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的减少是否会在睡眠不足后对所有神经元产生类似的影响,他们使用生物信息学比较了与磷酸化的含S6蛋白的核糖体相关的mRNA丰度,分析了之前睡眠或不睡眠条件下的mRNA表达谱;结果发现,在睡眠剥夺后,一种类型的RNA转录物的丰度显着增加,这些转录物已知专门存在于表达神经肽生长抑素和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中间神经元中,这就表明,含有生长抑素的中间神经元之间的更大活动会抑制周围神经元,从而抑制海马体中的整体核糖体S6磷酸化,充当减缓其放电的门控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操纵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活动之间的相对平衡如何影响记忆和睡眠打开了新的大门。
2021年6月,来自英国华威大学的科学家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杂志上发表文章[5]揭示了机体的性格层次、睡眠模式甚至基因之间的联系。他们发现,早起或晚睡会影响人类的性格,而且性格和“早起—晚起”之间的关系部分是由基因因素造成的。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对爱沙尼亚生物银行的参与者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参与者回答了关于睡眠时间和性格的问卷,性格也由熟悉参与者的人来评估。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够确定睡眠和性格之间的表型关系。该研究中,研究人员不仅证明了睡眠类型、性格和部分基因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或许有可能改变机体睡眠类型,或者至少通过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训练自己养成一种不同的、更便于社交的睡眠模式。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调查这种增强自我控制的干预措施是否会导致永久性的改变,还是会促进后期机体睡眠类型的健康。
其实早在前些年科学家们就已经发现熬夜晚睡会对机体健康产生多种有害影响了,2018年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就通过研究发现[6]熬夜晚睡的夜猫子过早死亡风险或会增加10%,而且“夜猫子”行为与一系列健康问题直接相关,夜猫子人群常常患多种疾病的风险较高,比如肥胖、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而且这些人群也更容易出现不健康的行为,比如吸烟、饮酒、药物滥用及缺乏体育锻炼等。
熬夜晚睡不光会影响成年人的健康,其对儿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此前发表在Journal of Epidemiology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7],来自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们分析了来自广州、年龄9-12岁的2795名儿童的睡眠习惯,并阐明了睡眠持续时间和身体脂肪含量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睡眠时间较长的儿童与睡眠时间较短的相比有着更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值;而且儿童每晚睡一小时,其机体的BMI值就会有一个小幅增加,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晚睡和睡眠不足均会导致儿童超重。近日,英国伦敦大学的科学家们发表在Pediatric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8],儿童睡眠不足(晚睡)或会增加其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文章中,研究人员对4525名9-10岁英国儿童的身体测量数据、血液采样结果和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参与调查的儿童的睡眠长度从8小时到12小时不等,平均每晚10.5小时。研究结果显示,睡眠较少的孩子不仅体脂含量高,患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极端超重或肥胖的风险也相应较高,这或许是因为夜间每增加一小时的睡眠都会对控制儿童的体重、降低血液中糖分积累及促进肌肉生长有帮助。
综上,熬夜或晚睡对机体健康有着多种负面影响,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多方压力的增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时刻调节自己的行为,培养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晚睡,中午疲劳的时候小睡一会,这样就能减缓睡眠驱动力,让自己更有干劲;同时通过冥想、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情绪,这样也能抑制我们的唤醒系统,让大脑更容易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