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之季防“秋郁”,可尝试按揉这些穴位缓解情绪抑郁

文 / 健康报
2021-10-17 18:14

· 陈波燕

· 中共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主治中医师

· 擅长以中医为特色(中药内服、外敷、针刺、艾灸、火针、埋线、放血、小儿推拿等)治疗脊柱及其相关疾病、四肢筋伤、内外妇儿疾病及亚健康的调理等。

· 【出诊时间】

骨伤科分院:周四、周日全天

中医认识

秋风乍起,秋雨连绵,万物萧条,阳气减退,阴气渐长,似乎空气中也弥散着悲凉与寂寥,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情绪低落、凄楚伤感、失眠多梦、少气乏力等症状,出现“悲秋”之感。

秋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这个时期发生的抑郁症中医称为“秋郁”。中医认为,秋与肺相通,肺主气,司呼吸,在五行属金,通于秋气,在志为悲。故秋天容易酿成精神、情志性疾病,尤以抑郁、失眠最为常见。

现代医学认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以心情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主要症状,并且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改变。典型的病例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缺乏愉悦感,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 厌烦社交,言语活动减少。

预防秋郁

陈医生推荐以下穴位

日常可以尝试多按揉缓解

百会

定位: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功效:升阳举陷,益气固脱,清脑醒神(能缓解焦躁情绪)。

操作:双手食中二指叠交替按揉百会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宜。

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功效: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

操作:双手拇指二指交替按揉风池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宜。

太阳穴

定位: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效: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

操作:双手拇食二指交替按揉太阳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宜。

膻中穴

定位:八脉交会穴“气会”,属于任脉,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效: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操作:左右手拇指交替按揉膻中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宜。

定位: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肺与大肠相表里,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疏肝理气,可缓解紧张、急躁、焦虑情绪。

操作:左右手交替按揉对侧合谷穴,局部酸胀为度,3-5分钟。

太冲穴

定位: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波动处。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操作:双手拇指交替按揉太冲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宜。

1、秋动防“秋郁”,适当参加户外运动,有助于阳气的生发,有效地缓解悲秋。可以在天晴时适当散步慢跑,或者秋游,登高远眺,多接受阳光照射,转移低落情绪。

2、秋眠防“秋郁”,保持充足睡眠,尽量在晚上10点半前上床。睡“子午觉”,即晚上11点前要进入梦乡,中午11点至13点之间睡一个午觉。

3、秋食防“秋郁”,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当补阴,而七情伤五脏,“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脾,悲伤肺,惊伤肾”,在外感六淫中,风寒暑湿燥火的燥邪对应秋季,故化解悲秋,必须润肺。可多食百合、秋梨、葡萄、蜂蜜、荸荠等润肺食物,避免秋燥。

4、秋笑防“秋郁”,“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秋季可多和朋友们一道游玩,多让自己开怀大笑,可以把郁闷悲愤疏散开来。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