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可能解释为什么心理疗法对抑郁症有效

文 / 大话精神
2021-04-20 18:19

近年来,人们一致认为心理疗法,尤其是认知行为疗法(CBT)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可与氟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药物相提并论。任一种选择,或者两者联合,都可以缓解情绪障碍。在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更仔细的研究后发现,CBT因专注于功能障碍的思维模式,可能会成为患者更好的选择。

原因可能源于我们深厚的进化史。学者认为,人类抑郁是为了帮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因为该问题可能导致我们与家人、朋友、氏族或社会脱节。根据这种说法,抑郁是一种情绪状态,它会让我们长时间认真思考一些可能导致我们沮丧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核心刊物《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就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孰优孰劣的争论、对抑郁症可能的进化起源进行了权衡。在这篇文章中,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even D. Hollon探讨了帮助患者管理抑郁症潜在原因的意义——这是CBT的目标,也符合进化论的解释。相比之下,抗抑郁药的效果,可能会让患者从反思(这正是抑郁症产生的原因)的过程中分心,这可能是心理治疗似乎比抗抑郁药产生更持久效果的原因。

以下内容是Hollon对这个话题的一些看法。

你在最近的文章中描述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人类进化导致抑郁,以此来恢复情感和心理平衡。这使得人们能够很好地融入他们的社会环境。那么,你能解释一下抑郁症为什么是进化的产物,它实际上可以保护我们吗?

答:21世纪后期,我读了进化生物学家保罗·安德鲁斯(Paul Andrews)的一篇论文。那篇文章很有主见,很有思想,但我完全不同意。其主要前提是抑郁症是一种进化的适应,可促使人们反省。

你为什么不同意?

答: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我们认为反复思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往好了说是抑郁症的症状,往坏了说,它会加重抑郁症。我们一直认为它就像排气管排出的废气,并没有真正的帮助。

但Andrews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在我们的进化历程中,让你抑郁的是某种主要问题——可能是一个社会问题——可能会让你被部落排斥在外。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坐下来好好想想。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焦虑是一种有用的功能,因为焦虑让我们远离危险。但大多数人并不认为抑郁症有任何作用。所以关键是,要弄清楚抑郁症的目的是什么——当Andrews观察抑郁症的情况时,他们发现症状发作时大脑会消耗大量能量。

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帮助我们更仔细地思考出问题的地方,并了解原因。这就回答了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感觉这么糟糕?第二件事是:我怎样才能很好地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所以,你不必在情绪低落时马上采取行动。你不需要躲开威胁你的毒蛇或豹子。但你必须解决某种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反省是让你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因此,反复思考不是抑郁的附属品,它实际上是抑郁症进化的原因。它可以帮助你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你现在似乎开始相信Andrews的观点了。这种思维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抑郁症和需要反复思考的社会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往往会在青少年时期出现,此时年轻人开始问:我将会有男朋友和女朋友吗?我怎样才能让一个男孩或女孩喜欢我?我在学校的表现还好吗?我的父母对我满意吗?我能上大学吗?我能找到工作吗?

心理治疗(尤其是认知行为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抑郁症的进化理论有何一致之处?

答:在这种情况下,认知疗法变得很自然。它教会人们如何更有效地反省。认知理论认为,人们抑郁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持有错误的信念。这可以与另外一个概念相结合,即人们可能会陷入困境。例如,如果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你开始认为你是一个失败者,你失败了。对大多数人来说,沮丧促使他们更慎重地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在我们祖先过去的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做法都很有效;大多数抑郁症即使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也会自行缓解。认知疗法至少加快了这一过程,并且最大程度地帮助那些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通常是关于个人能力或可爱度)的人解脱。

解决办法就是教给他们科学的方法,让他们摆脱困扰。我们让患者问问自己:你认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的解释吗?支持的证据是什么?

你正在研究的一个领域是,CBT是否比药物具有更持久的效果,你感兴趣的是它如何为抑郁症的进化基础提供证据。

答:基本上,我们有很好的临床证据表明,认知疗法至少在短期内与药物治疗一样有效,而且从长期来看更持久。CBT可能会让人们以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式思考,而药物可能只是麻醉导致抑郁症的压力。

你打算用某种方式来验证这个想法吗?

答:我和同事在越南做过一项研究,我们将接受CBT治疗的患者与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并将其与使用中草药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如果抗抑郁药物抑制症状,在某种程度上恶化了抑郁症的潜在过程,那么在停药情况下,相较于中草药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的那些患者应该更有可能复发。如果CBT确实具有防止抑郁的持久作用,那么在治疗结束后,CBT治疗的患者应该比中药治疗的患者复发的可能性更小。

从本质上说,中草药是一种理想的非特异性对照,因为它既不能提供认知疗法中所教授的应对技巧,也不能提供抗抑郁药物所提供的与5-羟色胺相关的药理活性成分。我们想做一个试验来回答这个问题,但目前尚未完成。

不是已经有一些与此相关的证据了吗?

答:超过六项研究表明,在治疗终止后,接受认知疗法缓解的患者比接受抗抑郁药缓解的患者复发的可能性更低;并且有两项研究表明,这种持久作用可能会扩展到预防复发上。

我们不知道的是,在进化的背景下,认知疗法是否有持久的效果,或者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延长潜在发作的寿命?需要的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对照,它既没有持久的作用,也没有药物引起的麻醉效果。认知疗法是否真的有持久效果,或抗抑郁药物是否有有害作用,仍有待确定。将每一种药物与非特异性对照(如中药)进行比较,我们就可以获得答案。

你谈到了评估这类试验是否真的有持久效果,是非常困难的。

答:认知疗法(相对于抗抑郁药物)所观察到的持久效果也可能与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关。虽然我们在试验开始时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认知疗法和抗抑郁药物治疗组,但我们通常会失去15%的样本,另外25%的样本对任何一种干预都没有反应。这意味着,最初随机化的样本中,只有大约60%的人将其纳入后续复发率的比较。如果不同类型的患者选择认知疗法而不是抗抑郁药物,这可能会使随后的比较产生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