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正骨:胸部松解手法Ⅰ

文 / 不二的健康
2021-03-12 18:45

1.松解胸腰筋膜、阔肌、斜方肌与竖脊肌

解剖:胸腰筋膜、背阔肌、斜方肌、竖脊肌。

胸腰筋膜、背阔肌、斜方肌

功能障碍:竖脊肌倾向于被拉向背部中线,因此需要将其从内侧向外侧移动。筋膜和韧带长期紧张会导致组织增厚,这是胸椎活动受限的常见原因之一。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实施纵向手法时面向患者,身体与患者成45°;进行横向手法时身体正对患者,与其成90°。

患者体位:侧卧位。

揉抚手法

揉抚手法包括了纵、横两个方向,在三条线上进行。第一条线是沿着棘突;第二条线是沿着棘突外侧2.5-5厘米,大约是肋横突关节的位置;第三条线是沿着棘突外侧5-10厘米的肋骨上。这些手法结合轻柔的P-A松动也可促进关节的再水化。

(1)对斜方肌、背阔肌、胸腰筋膜和竖脊肌实施肌肉能量技术。

(2)采用拇指支撑技术,进行一系列的揉抚手法操作,方向从下往上,每次手法长1英寸(约2.54厘米),从T12开始一直到C7,分别在上述三条线上进行。手法力度较轻时可松解胸腰筋膜、背阔肌和斜方肌,力度较重时可松解竖脊肌。

用拇指支撑技术从上往下推,以松解胸腰筋膜、背阔肌、斜方肌和竖脊肌

(3)从内侧向外侧进行揉抚手法,每次手法长1英寸(约2.54厘米),先从T12棘突外侧开始向外侧推,一节节逐步往上直到C7。第二条线是从棘突外侧1英寸处开始向外侧推,同样是T12到C7节段。第三条线是向外侧揉抚肋骨上的软组织,同样是T2到C7节段。

用拇指支撑技术从内侧往外推,以松解棘突旁的软组织

2.横向松解菱形肌

解剖:大菱形肌和小菱形肌。

大菱形肌和小菱形肌

功能障碍:这些肌肉由于长期应力的作用倾向于缩短、变弱,导致肩胛骨过度前伸而远离脊柱。在这个姿势下,肩胛骨的稳定性会下降而肱关节撞击的可能性增大,因为肩峰与肱骨头距离更近。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面向患者,身体与患者成45°。

患者体位:侧卧位。

揉抚手法

(1)对连接到肩胛骨的肌群实施肌肉能量技术中的CR技术。

(2)用单侧拇指、双侧拇指或其余四指尖进行系列的菱形肌揉抚手法操作,方向为从下往上,每次手法区域1英寸。先从C7脊柱旁开始,在C7与肩胛骨内缘之间进行。

用双侧拇指松解菱形肌

然后,在T1下方1英处起,在T1与肩胛骨之间进行。以同样的方式,完成C7至T5棘突与肩胛骨内侧缘之间的全部区域操作。做揉抚手法时应有一定的节律性振动。治疗师另一只手放在患者的肩胛骨上,配合手法节奏向上推动。

(3)另外一种松解菱形肌的方法是剪切式揉抚法。治疗师一只手通过拇指或四指尖在患者肩胛骨上角处施以向上揉抚的手法,同时另一只手覆盖住患者的肱骨头,向下用力拉动患者使其肩胛骨向下活动。

剪切式揉抚法松解菱形肌

接着在肩胛骨下角处也进行同样的手法操作。这种手法节奏较快,治疗师需以腕部为轴心转动整个身体来进行。剪切式揉抚手法可使力渗透进更深部肌纤维,从而使其放松。

3.在肩胛骨上角处松解肩胛提肌

解剖: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

功能障碍:肩胛骨上角是一个重要的应力点,因为肩胛提肌附着于此以支撑头部直立。相对于使肩胛骨上提,肩胛提肌更倾向于使之向下、向内旋转。并且提拉时必须在朝向头侧45°方向上。这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

但 Lauren Berry(RPT)认为典型的头前移、圆肩姿势这种功能障碍模式下,肩胛骨会相对于胸廓向前、向外旋转,此时肩胛提肌相对肩胛骨来说力的方向是向下。因此,该肌在这个区域的作用是使肩胛骨向下活动。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面向患者,身体与患者成45°。

患者体位:侧卧位,若患者肩部疼痛或者特别紧,在患侧手臂下垫一个枕头。

揉抚手法

(1)使用PIR技术放松缩短或者变紧的肩胛提肌。

(2)利用指尖或拇指技术对肩胛提肌进行挖取式揉抚法,角度为45°向上,每次手法区域1英寸。以肩胛骨上角为起始点直按到颈椎。

指尖放松肩胛提肌

整个揉抚手法是一种有节律的、来回振动的操作。治疗师的另一只手作为支持,需将患者的肩胛骨向头侧移动,并配合每一个揉抚动作。

(3)对肩胛提肌使用剪切式揉抚手法。治疗师一只手的拇指或者指尖进行短挖取式揉抚法,另一只手作为支持扣在肱骨头上并将其拉向自己,将肩胛骨向下移动。两只手需要协调在同一个振动节律上。

用拇指剪切样揉抚手法松解肩胛提肌。当在朝向头侧45°方向上做挖取式揉抚时,用另一只手将肩胛向后拉

4.松解外侧胸廓和肩胛骨前表面

解剖:背阔肌,胸小肌,前锯肌,腹外斜肌。

背阔肌,胸小肌,前锯肌和腹外斜肌

功能障碍: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受限可能是由于背阔肌或前锯肌长期紧张所导致的肩胛骨下角持续紧张或粘连。

另外,该关节也可能活动过度,这是因为前锯肌、菱形肌和斜方肌的肌力减弱;当这些肌肉都是强壮有力时,它们能很好地维持肩胛骨的稳定。以下这些揉抚手法可以解决活动受限和粘连的问题。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面向患者,身体与患者成90°或45°。

患者体位:侧卧位。

揉抚手法

(1)在患者的手臂下放枕头让其放松。治疗师朝向患者头侧站立,与床成45°,在外侧胸廓上沿着肋骨先用指尖、再用拇指做前后挖取式揉抚手法,这样可以放松背阔肌和前锯肌。一直揉抚到腋发际线处。

使用指尖和拇指放松外侧和前侧胸廓

(2)使患者上臂屈曲90°、内旋90°和肘关节屈曲90°。治疗师朝向患者头侧站立,与床成45°,在前侧胸廓处由外向内用指尖做短挖取式揉抚手法,这样可以放松胸小肌。

用指尖放松胸小肌

(3)治疗师面向床站立,放松肩胛骨下角附近的背阔肌,一手的拇指向前推背阔肌纤维,另一只手扣住肱骨并将肩胛骨向后拉动。这种“来回剪切揉抚法”可以松解粘连。

使用拇指放松肩胛骨下角

(4)治疗师朝向患者头侧站立,与床成45°,把患者的手放在外侧胸廓上,治疗师用前臂夹住患者的手臂来固定,并扣住肱骨头。另一只手的指尖扣住肩胛骨内侧缘去触碰前锯肌的附着处。一边带动患者的手臂和肩胛骨向上,一边用手指由下向上做挖取式揉抚。

用指尖放松肩胛骨前表面的前锯肌附着处

如果治疗师的指尖不能放在肩胛骨的边缘下,可以让患者轻微向后转并把手放在背部,这个姿势就能使肩胛骨翘起,从而暴露出内面。

5.松解膈肌

解剖:膈肌。

膈肌,显示与其胸廓内表面的附着点

功能障得:膈肌起止点常由于长期紧张而增厚,原因有圆肩姿势、缺乏有氧运动、情绪紧张导致浅表呼吸、疾病(如哮喘、肋椎关节长期活动受限)导致呼吸困难。

膈肌长期紧张会引起脊椎活动显著受限和胸椎后凸,肌肉纤维向中线集中并将胸廓向前拉。膈肌通过一个称为膈脚的强壮肌腱连接到腰椎上。持续的咳嗽甚至一次喷嚏就会严重地影响椎间盘。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

患者体位:侧卧位;或仰卧位,双膝屈曲。

揉抚手法

(1)对膈肌使用MET手法。

(2)让患者取侧卧位。治疗师一手放于患者胸廓外侧、肋骨下方1英寸(约2.54厘米)处。当患者呼气时,另一只手轻轻按压胸廓外侧,使组织松弛。将指尖按进胸廓,从内向外在肋骨后面揉抚,向中线以1英寸(约2.54厘米)的距离移动。

侧卧位,松解膈肌

(3)患者仰卧;治疗师站在治疗部位的对侧,朝向患者头侧,与床成45°。一开始将拇指放在前胸廓最外侧、肋骨下方1英寸处,让组织变得松弛些。当患者呼气时,轻压肋骨下方,拇指屈曲按进肋骨后表面,从内向外进行挖取式揉抚法。

仰卧位,松解膈肌

以1英寸为节段进行系列缓慢、轻柔的挖取式揉抚法,一直到剑突外侧1英寸处。如果膈肌与胸廓间有粘连,患者对在这个区域进行的操作可能会很敏感,包括烧灼样疼痛、叮咬样疼痛,还可能会引起患者的情绪反应,事先告知,让患者完全放松,且操作应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