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走抑郁症之9大支柱!

文 / 极养科教
2020-12-17 18:30

引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披露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根据估算,目前为止中国泛抑郁人数逾9500万。虽然对抑郁症已有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但全球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在一些国家中仅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干预在近些年一直备受关注,然而,鉴于抑郁症复杂的发病机理,饮食干预尚无清晰的章法可循。今天,极养君就带着大家深挖一下抑郁症“背后的故事”!!

「极养视界」科普实验室 原创出品

授权方可转载

难度:★★★★☆ 类型:机理 字数:9272

文章纲要

  • 抑郁症大数据

  • 抑郁症的饮食干预现状

  • 饮食“赶走”抑郁症,“底气”从何而来?

  • 极养视点

01

抑郁症大数据

抑郁症是全球一种常见病,估计共有3.5亿名患者。抑郁症不同于通常的情绪波动和对日常生活中挑战产生的短暂情绪反应,尤其是,长期的中度或重度抑郁症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疾患,患者可能会受极大影响,在工作中以及在学校和家中表现不佳。最严重时,抑郁症可引致自杀,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估计高达100万人。而在中国,目前抑郁症人数逾9500万,绝对值得引起全民的重视,我们也迫切需要掌握如何防治抑郁症的良方[1]

▲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02

抑郁症的饮食干预现状

▲ 图片来源|Success TMS

饮食质量与心理健康结果之间的联系似乎贯穿了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在孩子和青少年中,甚至在孕期。尽管“饮食干预以促进心理健康”的数据令人鼓舞,但许多问题仍未得到解答,针对特定的人群,什么样的饮食才最奏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挖:饮食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

▲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03

诱因1:炎症大约25%的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包括情绪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表现出较高的炎症水平。而免疫系统的这种过度激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压力不同类型的压力源,例如社会心理压力或生活中的逆境,以及生理和生活方式的来源(例如,缺乏运动和吸烟),能够诱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抑郁。

▲ 图片来源|vectorstock.com

出于医疗目的而使用的细胞因子治疗(例如干扰素α输注)会引起情绪和行为的改变,例如情绪低落、疲劳、焦虑、睡眠障碍、快感不足和认知障碍,所有这些都与抑郁症的症状非常相似[7-9]。此外,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得出结论,抗炎药(例如细胞因子抑制剂、甾体类抗炎药)可能是抑郁症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这些证据都从反面验证了炎症与抑郁症之间的因果关联[10]答案是:Yes!

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单独的营养成分已显示出抗炎的特性,这些都在为抑郁症的治疗“添砖加瓦“:采用了健康的饮食方式(例如地中海饮食)可以减少慢性代谢性疾病人群的全身性炎症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的“饮食中炎症”水平比一般人群高得多,即,促炎症性食物(如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量较高,而抗炎症性食物(主要来自完整的食品和植物)的摄入量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饮食方式更加促炎的个体更有可能患上抑郁症[2]。健康的饮食习惯往往有诸多抗炎营养成分“加持“,最常见的有[6]

极养君点评

炎症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改变通常与抑郁症相关的促炎饮食,使其更“地中海化”或抗炎,可以提出一种新的策略来抵消与抑郁症的发作相关的炎症状态。

极养君饮食推荐指数:⭐️⭐️⭐️⭐️(证据较为充分)

诱因2: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氧化和抗氧化过程的不平衡)可能导致细胞内脂质、蛋白质和DNA的损伤。持续的氧化应激被认为是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一种潜在的机制途径。
  • 对115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相比,抑郁症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如丙二醛和8-异前列腺素)升高,而抗氧化剂指标(如总抗氧化剂含量)较低。此外,抗抑郁剂治疗后氧化应激标志物降低,这也印证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15]。
  • 另有研究显示,与健康对照相比,抑郁症、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的氧化应激标志物升高[16-17]。
  • 除了氧化应激对细胞损伤的直接作用外,活性氧和氮物质的产生增加还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和色氨酸代谢改变,这些都与精神健康疾病有关[6]。
答案是:Yes!

▲ 图片来源|DrDoni.com

饮食可以剥夺或增加具有抗氧化特性的饮食化合物的供应,从而加剧和减轻氧化应激。高脂西式饮食可以增加大脑和周围区域的氧化应激,例如蛋白质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由于精神障碍患者中报告的高氧化应激负荷,提高饮食质量可能是恢复抗氧化能力的可行措施此类饮食中富含具有直接和间接抗氧化特性的一系列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降低的氧化应激指标相关[6]
  • 维生素|维生素C和E具有直接清除自由基的特性。
  • 营养物质|硒、锌和半胱氨酸等是体内抗氧化剂系统(例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辅助因子。也有初步证据表明,补充抗氧化剂如正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改善抑郁症状。
  • 多酚|临床前研究显示,多酚可以通过上调抗氧化剂防御系统来降低氧化应激,这些系统包括诱导核因子类红细胞相关因子(Nrf2)的诱导以及炎症通路NF-kB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调节。

极养君点评

氧化应激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改变与抑郁症相关的促氧化饮食,使其更“抗氧化“,可以提出一种新的策略来抵消与抑郁症的发作相关的高氧化应激状态。

诱因3: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其他原发性精神疾病(包括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一样,抑郁症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的确,许多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如疲劳和认知障碍),都与中枢和外周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线粒体生物发生(mitochondrial biogenesis)减少有关。
  • ❶氧化磷酸化的中断和❷线粒体ATP的产生受损可能导致神经可塑性的功能失调和神经发生的减少,这两者都是抑郁症神经生物学的核心要素[20]。
  •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线粒体移植可以恢复海马中的ATP产生,并逆转脂多糖诱导的抑郁症模型,这是支持线粒体在抑郁症中的重要角色的新证据[21]。
小科普 >>>线粒体生物发生是细胞增加线粒体质量的过程。1960年代,约翰·霍洛奇(John Holloszy)首次描述了这一点,当时人们发现体育锻炼能诱导更高的线粒体含量,从而导致肌肉吸收更多的葡萄糖。答案是:Maybe!

▲ 图片来源|frontiersin.org

  • 大量的临床前证据表明,不良饮食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
  • 高脂饮食与线粒体生物发生异常有关,这也与自由基产生、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增加有关。
  • 高热量的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和高盐饮食也有相似的途径。这些是劣质西式饮食的核心成分。高热量的高碳水饮食和高盐饮食也有类似的“后果”,要知道,这些可是劣质西方饮食的核心成分哦~
  • 在人类中,不同的饮食干预措施(如热量限制、生酮饮食、地中海饮食、及不同营养素的补充)对线粒体功能的潜在有益影响的数据尚不一致,在此不做赘述。但这些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极养君点评

线粒体功能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有趣的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而“通过改变饮食来改善线粒体功能,进而对抗抑郁症”的临床策略尚需更多的临床验证。

极养君饮食推荐指数:⭐️⭐️(证据尚不充分)

诱因4:肠道菌群肠道菌群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microbiota–gut–brain axis)来调节生理过程,包括认知功能、神经精神疾病和行为能力。由于肠道微生物组是与食物相互作用的最早的身体系统之一,肠道菌群在饮食与脑部健康的连接中处于重要的“中介”位置!饮食驱动的肠道菌群变化可能会导致行为改变,从而模仿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症状。例如,高脂肪的西式饮食会导致探索行为减少、焦虑样行为增加,并且在啮齿动物模型中的记忆力降低高热量饮食会增加梭状芽胞杆菌、球菌科和拟杆菌科的丰富度,并导致较差的认知灵活性以及识别能力受损。补充益生元(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可以防止有益微生物(如双歧杆菌或乳杆菌)的减少以及抑郁样行为的发生虽然肠道菌群调节脑部健康的确切机制仍有待阐明,但研究者们已提出了多种直接和间接途径,包括[6]答案是:Perhaps!

▲ 图片来源|sciencedirect.com

长期饮食模式和短期营养摄入均被认为是影响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和代谢功能的影响因素。动物研究从暴露于高脂饮食的动物中转移微生物菌群至未摄入高脂饮食的动物后,会导致后者的行为改变。临床研究迄今为止,很少有人类数据系统性地探索肠道菌群干预与精神健康之间的关联:
  • 只有一项未经控制的饮食干预研究表明,富含菊粉的饮食富含双歧杆菌,增加了人的饱腹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但情绪或感觉没有差异)。
  • 另有一项研究,对老年参与者进行为期1年的地中海饮食干预后,其细菌类群与认知功能的改善和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7的降低有关。
营养素各种营养素(例如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多酚)对大脑健康的影响也可能是由它们对肠道菌群的直接影响所介导的。例如,通过肠道菌群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已被证明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优化”肠道菌群活的微生物(单独或与双歧杆菌结合的乳杆菌属)可以改善抑郁症和焦虑症,但有关产品和益生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证据非常有限。含有功能性微生物、益生元或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食品是另一种调节肠脑轴的方式。尽管迄今为止尚无强有力的临床证据,但一些研究表明,食用发酵食品后可改善情绪。

极养君点评

通过饮食策略(例如发酵食品—泡菜、酸奶和酸菜等)和膳食补充剂(益生菌和益生元)来调节肠道菌群,以此作为调节菌群-肠-脑轴的一种方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这很有可能为未来抑郁症的治疗提出一条安全有效的新策略。

极养君饮食推荐指数:⭐️⭐️⭐️(证据尚可,热门领域,值得期待!)

诱因5: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色氨酸是饮食中必须提供的必需氨基酸,是许多关键神经活性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病学对色氨酸的有效性和代谢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向5-羟色胺(Serotonin;血清素)的转化上,5-羟色胺是绝大多数抗抑郁药和一线抗焦虑药的治疗目标。然而,色氨酸的主要生理途径是犬尿氨酸途径,这导致了神经毒性喹啉酸和神经保护性犬尿氨酸的产生。鉴于色氨酸多条代谢途径的并存(如蛋白合成、5-羟色胺合成、犬尿氨酸合成),如何把控色氨酸的代谢成为管理精神健康的重要考虑因素。

答案是:Perhaps!色氨酸存在于多种食品中,包括鸡肉、金枪鱼、燕麦、花生、香蕉、牛奶、奶酪和巧克力。在使用饮食干预措施进行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的背景下,了解色氨酸的可用度和代谢方式至关重要[6]。色氨酸的可用度外源性蛋白质、碳水及脂肪酸的摄入均会对色氨酸的可用度产生影响;另外,穿越血脑屏障的其它氨基酸也会对色氨酸的可用度产生干扰,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中色氨酸的代谢库。色氨酸直接补充已被尝试作为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手段,以改善血清素能信号传导。这些研究提供了混合的结果,因为色氨酸沿犬尿氨酸的代谢途径被激活,可能会导致神经毒性喹啉酸的产量增加除了饮食色氨酸对犬尿氨酸代谢的作用外,还有新兴研究正在调查营养素(如姜黄素、绿茶、益生菌)和饮食干预(如生酮饮食和禁食)在调节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中的作用, 这一方向值得持续关注!

极养君点评

色氨酸与抑郁症的关联已有确凿的证据支持,如果可以通过饮食策略和膳食补充剂(益生菌和益生元)来提高色氨酸的可用度以及调控色氨酸的代谢走向(如血清素合成),将会为大大提升抑郁症临床治疗的靶向性。

诱因6: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HPA轴包括大脑(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参与调节糖皮质激素的产生,并与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有关[27]。
  • 超过60%的抑郁症患者表现出过多的皮质醇产生或对HPA系统的干扰。
  • 儿童早期创伤可能会导致HPA轴永久失调,从而导致整个生命周期内出现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
既然HPA轴与抑郁症由此关联,那么,通过饮食可否调节HPA轴来对抗抑郁症呢?答案是:Perhaps!

▲ 图片来源|researchgate.net

饮食因素对于HPA轴的影响已有诸多证据支持,但是其中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晰。在动物研究中,益生菌改善了大鼠母体分离应激诱导的基础HPA轴活性的增强,并通过避水应激试验(一种诱导心理应激的非侵入性方法)减轻了血清皮质酮水平的升高[28]临床研究[6]
  • 营养素(如维生素C)的临床干预试验显示,健康成年人对急性生理应激的皮质醇反应性降低。
  • Omega-3脂肪酸干预研究还表明,健康成年人和抑郁症患者的皮质醇水平得到改善。
  • 使用富含多酚的食物(如石榴汁和黑巧克力)进行的干预研究也报告了健康个体皮质醇水平的降低。
  • 在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中,在健康个体中,与安慰剂组相比,多菌株益生菌干预改善了24小时无尿皮质醇和自我报告的应激结果。然而,在一项针对60名抑郁症患者的类似益生菌临床试验中,两组之间的血液皮质醇水平无显着差异。因此,临床干预方面的证据尚待进一步的验证。

极养君点评

鉴于HPA轴与脑部健康息息相关,通过饮食或者营养素干预来调节HPA轴,进而提升皮质醇水平,相信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会大有裨益。

极养君饮食推荐指数:⭐️⭐️⭐️(证据尚可)

诱因7: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描述了在不改变基础DNA序列的情况下控制基因活性并使发育发生的分子机制。例如,表观遗传过程可能会影响DNA甲基化年龄,该年龄与成年人的抑郁症以及许多其他神经发育问题(如认知功能、情感障碍和海马体积减少)有关。目前,营养干预对甲基化年龄及精神健康的影响证据还比较有限:
  • 荷兰饥荒(The Dutch Famine)研究表明,由于早期发育期间的营养逆境,表观遗传失调与成人疾病风险有关[29]。
  • 有证据表明,某些早期营养摄入如母乳喂养和母亲肥胖会影响表观遗传状态,继而可能介导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病理学[30]。
既然表观遗传的改变与抑郁症关联紧密,那么,表观遗传的改变可否作为克服抑郁症的“良方”呢?答案是:To be determined!

体外和啮齿类动物研究表明,大量营养素(如叶酸、生物素、B6、B12)的限制或过量存在对许多不同基因(包括与代谢和行为有关的基因)的多种表观遗传机制具有调控作用。另外,多酚、ω-3脂肪酸和丁酸盐也可能会影响表观遗传状态。

极养君点评

虽然表观遗传与脑部健康的关联慢慢被发掘,但是如何通过饮食或者营养素来精准调控表观遗传的变更,尚需更多的机理和临床研究。随着精准医疗的飞速发展,极养君相信,“饮食干预→表观遗传基因改变→逆转抑郁症”的策略非常有前景!!

诱因8:

成人海马神经发生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BDNF是一种神经营养蛋白,在海马中高度表达,并参与关键的细胞功能,例如正常行为及其神经精神畸变背后的突触可塑性和细胞代谢。已有不少研究显示,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下降,从反面印证了BDNF的保护作用答案是:Perhaps!

▲ 图片来源|nature.com

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可以通过饮食调节BDNF和成人海马神经发生的调控。
  • 高脂肪和蔗糖的西式饮食会损害海马内的神经发生,降低BDNF水平,并对认知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在动物模型中的大量研究表明,多种营养成分(例如ω-3脂肪酸,益生菌和维生素)可以逆转这些不利影响。
  • 单独的多酚化合物(如白藜芦醇、蓝莓、绿茶、姜黄素和可可)也已被证明可以逆转不良变化,并且可以在衰老和疾病条件下,保护成年海马神经发生的完整性。
  • 此外,其他饮食参数(如卡路里摄入和进餐频率)也可以调节海马神经发生。
人类研究
  • 观察性研究表明,健康的饮食方式与更大的海马体积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
  • 在PREDIMED研究中,对基线时患有抑郁症的参与者进行了亚组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在3年时间点,随机分配到“添加坚果的地中海饮食”组的参与者的血浆BDNF水平更高。
  • 最新的干预研究表明,西式饮食会损害海马依赖性学习和记忆。这种损害很可能与BDNF的水平下降有关。

极养君点评

BDNF对于海马发生以及精神健康至关重要,如此强烈的证据支持,让我们看到了通过饮食干预来调节BDNF,进而控制抑郁症的潜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方面的临床研究会带来更多喜人的消息!

诱因9:肥胖是情绪障碍的原因和后果

情绪障碍与肥胖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荟萃分析数据显示,肥胖症的男性和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均增加了55%,而抑郁症的个体患肥胖症的风险则增加了58%。过往的研究已经开始尝试探究二者潜在的“交集”,比如HPA轴和炎症。鉴于该主题在极养往期的文章中已有深入讨论,极养君在此不再赘述。(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