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构成意识?植物人的意识去哪了?无梦睡眠与清醒有何区别?
今天,虽然我们的理解仍然不完整,但最初的神秘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消失。生物学家只是掌握了解释生命系统各种性质的基础机制:新陈代谢、体内平衡、繁殖等。从中得到的一个重要的经验是:生命不是“一件事”。相反,它有许多潜在可分离的方面。以同样的方式解决意识的现实问题依赖于区分意识的不同方面,并将它们的现象学属性映射到底层的生物机制。从区分意识水平、意识内容和意识自我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意识水平必须与有意识相关——无梦的睡眠与完全清醒并有意识之间的区别。
意识内容是当你有意识时构成你内心世界、填充你意识经验的事物:风景、声音、气味、情绪、思想和信念等。作为自我的独特体验就包含在这些意识内容中。这是意识自我,可能是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意识的一方面。构成我们意识能力基础的基本大脑机制是什么?值得一提的是,意识水平与觉醒并非完全一致。当你做梦时,即使是在睡眠中,也会产生意识经验。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如植物人状态,病人完全没有意识,但仍然经历睡眠和清醒的循环。
那么,明确有意识的基础是什么?涉及其中的并非只是神经元的数量。小脑具有的神经元数量是大脑其余部分的约4倍,但几乎与维持意识水平无关,甚至不是神经活动的整体水平。无梦的睡眠中,人的大脑几乎与在有意识的清醒时一样活跃。可以这样说,意识似乎取决于大脑不同部位如何以特定的方式彼此交流。米蘭大学神经科学家马塞洛·马西米尼的一系列研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这些研究中,大脑受到短暂的能量脉冲刺激。
在无梦的睡眠和全身麻醉期间,这些回声非常简单,如同将石头投入静水中产生的波纹一般。但在有意识状态期间,典型的回波广泛分布在大脑皮层表面,并以复杂的方式消失、重现。令人兴奋的是,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弄明白如何压缩这些回波,来量化它们的复杂性。能够做到这一点意味着向兼具实用性和理论激励性的“意识测量仪”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