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别人发出的声音,是情绪作怪,还是疾病影响?

文 / 健康112233
2020-11-29 09:55

咱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每天都会被动地接受各种声音的滋扰。对于某类声音,比如,用指甲划黑板,每个听到的人都会起鸡皮疙瘩,感觉头皮发麻。但是,有些人,却会对大家习以为常的声音产生憎恶,比如,听到别人吃饭时吧唧嘴的声响,就想动手打人。这是情绪作怪,还是疾病影响呢?咱们现在来解析。

同样的声音,有些人喜欢,有些人讨厌,甚至无法忍受。因此,有学者把那些对于特定声音产生的憎恶感,称为恐音症。相关研究发现,恐音症患者,大脑额叶结构存在明显变化,大脑活动也发生改变。通过脑成像研究发现,患有恐音症的人,额叶存在不同连接模式,会因为特定声音而触发大脑过度活化,并且出现心率加快和出汗。深入的研究发现,恐音症患者的大脑前额叶皮质的灰质中,具有更高的髓鞘形成。

恐音症现象,也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有学者认为,因为声音而产生的厌恶,是1种特殊的情绪,并且引起独特的生理反应模式。西班牙语中,有1个特定的词汇,Grima,专门形容这种感受,表示厌恶,以及头皮发麻、脊柱骤然发凉、不寒而栗、想逃跑等体验。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团队,经过研究后认为,恐音症的生理基础,是由于令人不愉快的声音触发了强烈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在该项研究中,通过3组声音测量大脑活动,比如雨声、繁忙的咖啡馆、水壶沸腾等中性声音;婴儿哭泣、尖叫等令人不快的声音;呼吸声、咀嚼声等触发恐音症的声音。测试表明,恐音症患者会在听到触发声音时,出现额叶区域和前岛叶皮质区域活动上升;正常人,只有前岛叶皮质活动上升,而额叶区域活动下降。

科学家认为,咱们人类的耳朵对声音的感觉,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耳道能够对特殊频段的声音起到共振放大作用。这样,有些声音,就成为有毒的声音,比如,耳朵对1000到5000赫兹范围的声音最为敏感,指甲划黑板的声音,就在1000到4000赫兹这个频段;婴儿哭泣的声音,也在令人抓狂的频段内,这种声音类似警报,是婴儿的求救信号。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这类警报式频段的声音,印刻到了大脑中,听到类似声音,大脑中杏仁核的活跃程度就会增加,而杏仁核主管负面情绪,会引起恐惧、焦虑、愤怒等情绪。

恐音症,于2001年命名,但是,目前既不算听觉疾病,也不算精神疾病。恐音症,也被称为选择性声音敏感综合征,是指对于某种特定声音的强烈憎恶感,少数人,会对某些声音异常敏感,并且产生暴躁,甚至诱发攻击行为。触发恐音症的声音,多种多样,有人听到嚼薯片的声音会发怒,有人听到吸鼻涕或者吧唧嘴的声音会动手打人。因此,听到特殊声音勃然大怒,不是矫情,而是大脑结构或反应引起的症状。不过,这类症状,还没有划入疾病范围,也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耳塞等回避式措施,帮助平复情绪。

恐音症研究,近期获得了大奖。3位精神医学研究者,因为调查恐音症,而获得202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3位学者调查了42位恐音症患者,发现其中81%的人不能忍受别人吧唧嘴;64%讨厌别人的呼吸声过大;59%受不了别人敲键盘的声音。这些患者的情绪,会上升到想打人的程度,而且,患者会感受到痛苦,甚至因此丧失社会功能,无法参与社交活动。学者们认为,恐音症的本质是1种强迫症,越是不想要的东西,越会占据思维。由于对某种特定的声音过分在意,具有强烈的愿望去忽略这种声音的存在,结果却让声音以更加强烈的方式占据了注意力,从而引起情绪反应。看来,恐音症的产生机制,还需要更深入探讨,希望科学家有朝一日能借此获得真正的诺贝尔奖吧。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