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精神因素和疾病之间密不可分,如何从精神中获得健康?

文 / 微知健康
2020-11-29 09:56

精神因素和疾病有密切联系,当人的情绪受到打击时,血和尿里的某些激素含量就会发生变化。受了侮辱而不能发泄的很多人会患十二指肠溃疡;当人感到被人欺侮、失望,而又不敢公开提出抗议时,胃液就会替他“抗议”,甚至在胃或小肠壁上腐蚀出一个洞。

情绪上的压力会使身体失去平衡而处于不正常状态,长期、高度的紧张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态,如果精神受刺激严重或待续时间较长,以致造成过度兴奋或抑制,就可能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五脏六腑功能紊乱而发病。

使人体处于紧张状态的因素为“致紧因素”。它可以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当人激动时,肾上腺向血管释放出紧急的额外激素,它和自主神经协同,使呼吸加深,加快;心搏加快,加强;外周血管扩张;脸色变白,出汗、口干,甚至全身颤抖。

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最高,直到现在人们才清楚,它只不过是产生于神经系统的生理并发症的悲惨结局。

如何从心理卫生中获得健康

人体的健康不仅是指躯体生理上的正常,而且还应当有正常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我国的传统教育自古以来都倡导培养“体魄健全”的人,这里说“体”,就是指人的躯体或体格,“魄”就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或人格。

一个人有健康的身体或强壮的体格固然重要,但具有健康的心理或健全的人格同样也是重要的。总之,只有体魄健全的人才能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一个人要达到“健康”的要求,单纯讲求生理卫生是不行的,还要讲求心理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