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是睡不着觉的根本原因,其实有三点

文 / 第一心理
2020-10-31 09:38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天人合一,四时与共。

中国古人非常讲究天地、地、人的和谐统一,在他们看来,人就是自然天地的一部分,所以人的行为,无论是吃喝拉撒还是昼出夜伏,都应该遵循自然,才能获得最好的天地精华,以养生护体。

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一直在中华大地上流传。

尽管古代生产力和科技都不甚发达,但人们尚且能够根据自然需求,极好地调整与自然的相处方式,以养护身心。

而到了现在社会,一切都丰富而充满创造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稳固提升,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变得与过往大相径庭。

夜总会嗨到凌晨,北京CBD凌晨写字楼灯火辉煌的加班盛况;杭州西溪园区阿里巴巴办公大楼加班狗们深夜2、3点钟开始排队买夜宵。

年轻人普遍睡得很晚,甚至是通宵不睡觉,这些现象换个年代是不可想象且极度不合理不正常的,为什么如今却似乎成为一种普遍而随时可见的现象呢?

首先,神经衰弱导致的睡不着。

从神经学上来讲,这种睡不着是神经衰弱引起的一种疾病状况。神经衰弱是怎样造成的呢?

强烈的精神刺激、沉重的心理负担、长时间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大脑活动过度进而产生劳累,这些林林总总的原因,都使神经系统的耐受界限达到了极限,而超过了神经系统的耐受界限。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嘈杂境地,长时间的接触强光或者异味,神经深受刺激,也会引起神经衰弱。

而普通的睡眠不足、睡眠时间短暂、生活作息毫无规律、注意力过于集中导致的大脑神经细胞消耗过度等,也都是引起神经衰弱的原因。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体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五羟色胺神经介质水平低下,通常也会起神经衰弱。一旦神经衰弱,人就会越困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烦躁,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心理抑郁等因素会导致睡不着。

急性或慢性焦虑,急性或慢性忧郁都是导致睡不着的罪魁祸首,而其中抑郁症对睡眠有着十足的影响。在心理学上,抑郁症通常会连带产生“不睡觉”上瘾症。

这种症候通常是患者处理现实冲突的能力比较弱,当现实冲突没有被解决而转化为心理压力之后,冲突也就顺势转化为躯体上的需求以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辅以无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通常我们采用心理暗示治疗开展有效治疗,比如向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保证患者遵医嘱服用抗焦虑药物,催眠治疗等。

在患者完全放松放开心胸的情况下,很容易将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现实冲突向外显像并意识化,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睡眠问题。

与此同时,睡不着患者平时如果多注意自身人格的修为和建设,则可以恢复得更好,同步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比如健身,郊游,爬山等,可以很好地分散注意力,从而达到缓解瘾症,畅快入睡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理应知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睡眠的影响。

在古人的养生艺术中,十分讲究与自然的配合与融洽度。

人们将一年分四季,也把一天当成是一年的浓缩,并为每个时辰阶段取名。如凌晨3点到上午9点叫做日春,9点到15点叫做日夏,而从15点到21点则为日秋,21点到凌晨3点叫做日冬。

古人认为,日春时辰,阳气就顺从肝儿出生,此刻凌晨若处于睡眠状态就像春天播种下庄稼的种子;到了日夏时,阳气在心里生长,就好比庄稼沐浴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时间辗转到日秋时节,阳气渐渐地就往肺里收,相当于庄稼成熟了,要开始秋收割麦子了;而等到日冬时节,阳气就要完完全全藏到肾里面去了,等同于收获的庄稼开始装袋入库,来年也就是第二天再播种。

古人还分一年为24个节气,相对应的,一天就是一年的缩影,也有24节气:3点为立春,4点对应雨水,5点是惊蛰。所谓惊蛰,就是“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蛰本身是冬眠的动物,惊蛰就意味着蛰伏的动物们开始在这个节气苏醒。

现代人类过多的自我,极大削弱了对客观自然的感知程度,所以,非常敏感的人通常在早上5点左右就醒了来,不敏感的人,就能呼呼大睡。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ehavior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