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之后,我每天都在问自己:为什么会得这个病?老天爷为什么选择我?
本篇作者 |牛肉肉儿
本篇编辑 | 董小姐
▼
今日导读
生病后的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究竟为什么会得抑郁?而你又是否找寻到了答案?
今天的分享,就是一个经历两次抑郁的女孩,对自己抑郁原因的探究和思考。
虽然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是导致她抑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但她认为这是自己无力去改变的,自己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错误的认知方式。
习惯性自我贬低和错误的反思行为,是她总结出来的导致自己抑郁最根本的两大认知错误。找到症结所在后,她有意识地改变和调整,一步步和过去的自己告别。
在认知疗法看来,抑郁症实际上就是习惯性消极思想的结果,而要战胜抑郁,我们就必须停止那些消极的负面想法,用更积极、真实的想法取代它们。
记得我刚刚被确诊为抑郁症的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就是问自己: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我绞尽脑汁地回想那些曾经在我身上发生过的事,试图从这些回忆中寻找答案。我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快速找到抑郁的源头,快速解决当下的困境。
可是那时的我,正值高考当头。对于我来说,时间真的很宝贵。我的同班同学,无一不是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以期获得最好的成绩。而我,却还在经历“黑狗”一次次的袭击。
我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些变化:整夜整夜睡不着、记忆力退化、理解能力下降、神经质般的敏感等等,这些都导致了我无法继续学习。我想要摆脱这一切,却发现自己深陷泥潭,怎么动也动不了,一种无力感包围着我,这种感觉陪伴了我度过了那几年。
后来,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既然想不明白,就不要去想它了,坦然地接受这一切,或许回过头就想通了,先把身体养好,问题才会更快地得到解决。
我听从了这个建议,不再去苦苦追寻那个答案。虽然后来我并没有早日康复,甚至还错过了高考,但好在现在,我的情况越来越好了,于是当我回过头去思考当年的那个疑问,我才知道,原来,我的抑郁症,它真的是有出处的。
我的抑郁根源来自于我错误的认知
虽然我抑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到我的原生家庭,以及成长环境对我的影响,但其实这些因素,是我们无法去做过多的改变的。我们能唯一做出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改变自己和这个社会的关系,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相处模式,改变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些错误的认知,才是更重要的。
我逐渐发现了一些我长久以来的错误认知和思维模式。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习惯自我贬低、把凡事的过错都归结到自己身上。
我的两次抑郁发作,起源无一不是我和同学之间有了些小矛盾,被他们的言语中伤,虽然人家事后道歉了,我却久久没办法释怀。我会觉得,发生这一切都是我的问题,是我的过错。
我反复地回味当时的画面,不停地咀嚼别人说过的话,甚至做到了抠字眼的程度。我把可能只是别人的一时口舌之快当了真,以为只要我按照她说的去做,就能挽回这段关系。而为了挽回这段关系,我用尽自己的所有气力,学习也不顾了,和其他同学的友情也不管了。我固执地认为,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都是小问题。
在我现在看来,已经到了偏执的地步。这边也可以看出我的第二个认知问题:错误的反思行为。
我会不断地反复回忆过去的事,这很痛苦。但我却认为这么做是必须的,因为我觉得“人需要反思,如果不反思就无法提升自我”。直到后来我才通过学习恍然大悟,原来我的行为不是反思,而是“反刍”。
这些我自以为会有帮助的反刍行为,让我在负面情绪中越陷越深,当反刍时,我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痛苦的表现、引发痛苦的原因和痛苦带来的后果上,很少关注在怎么解决痛苦上。
我一下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也终于能和那段黑暗的日子彻底告别。
这几年,我能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一些变化。我变得越来越自信了,不再会为了别人的一句话就去否定自己,把自己变得不像自己,也不再和自己较劲,学会了放过自己。
当然,我的问题并不仅限以上两个,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有信心以后的我会越来越好!
抑郁症患者典型的十种认知错误
今天文章中的女孩,认真思考和探究自己抑郁症的起因,终于找到了自己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主动改变,彻底和过去的错误认知告别,也一步步远离了抑郁的困扰。
这个故事也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抑郁症的起因究竟是什么? 在认知疗法看来,抑郁症实际上是习惯性消极思想的结果,称为认知扭曲。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开始用自己的想法来批评自己,比如我不好,我彻底失败了或者什么方式都不适合我。我们的感受跟随着我们的想法,而像这样的负面想法会让我们陷入抑郁。
而要战胜抑郁,我们必须停止那些消极的负面想法,用更积极、真实的想法取代它们。通过把这些想法扼杀在萌芽状态,我们可以在防止它们所引发的负面想法、情绪后果,从而减少和预防抑郁的发作。
下面分享给大家10种比较典型的抑郁症患者会有认知错误,认清它们可以使我们了解负面情绪的来源,以及更好的应对。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积极改善,和抑郁告别。
1、要么全部,要么没有——这是完美主义者的典型认知错误,用一种极端的、黑白分明的标准来评价自己。一位成绩一直是A的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得了B之后说:我完蛋了。
2、过度归纳——认为一件事一旦发生了,它就会在你身上反复发生,尤其是不好的事情,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拒绝之痛几乎全是由于过于概括引起的。一位害羞的年轻人鼓足勇气约一个女孩,这位女孩由于有约在先,于是就礼貌地拒绝了。于是这位男孩就对自己说:“我再也不约人了。没有女孩愿意和我约会。我的一生都会孤独而悲惨。”在他扭曲的认知里,因为被一个女孩拒绝过一次,地球上任何一位合格的女士都会反复不断地拒绝他。
3、心理过滤——你从任意情景中选择一段消极细节,仔细思考这段细节,你会发觉整个环境都是消极的。当一个人抑郁时,就戴上了一副特别的有色眼镜,经过它的过滤,什么东西都变得消极。你只让消极的东西进入你的思想意识里。术语将这一过程称作“选择性吸收”。这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你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4、贬低成果——无视积极体验,并不断地将积极体验转化成噩梦般的消极体验的一种心理倾向,这是“颠覆炼金术”。中世纪的炼金术士梦寐以求的就是找到一种把普通的金属转化成金子的方法。假如你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可能就会在用同样的天赋做着相反的事情——会迅速地把金子般的快乐转化成低落的情绪。不过你并不是有意识的——或许你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5、跳跃式结论——你会武断地跳到一个不被周围事实所支持的消极结论上来。这种情况的两个例子就是“测心术”和“先知错误”。“测心术”是你假定其他人都瞧不起你,你对此深信不疑,甚至不愿去检验一下。“先知错误”是你猜想某些事情要发生,然后把这个预言当做一个事实,好像你有一颗只预言不幸的水晶球一样。
6、夸张或者忽略——夸张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忽略自己的能力和成果。
7、情绪化推论——把自己的情绪当做真理的证据。这种推理是一种误导,因为你的感情反映了你的思想和信念。如果它们被扭曲了——许多情况下都是这样,你的情绪就没有了合理性。可以作为情绪推理的例子有:“我觉得有罪,所以我肯定干过坏事”;“我感到灭顶般的无望,所以我的问题肯定不可能解决”;“我感到有欠缺,所以,我一定是一个无价值的人”。
8、“应该”强迫症——你试图通过说“我应该做这个”、“我必须做这个”来激发自己,这种陈述会让你感到有一种压力和怨恨。矛盾的是,你最终会感到冷淡和缺乏动力。
9、贴标签而且贴错标签——为自己贴标签意味着你基于个人所犯的错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完全消极的自我形象。贴标签是过于概括的一种极端形式,其背后的哲学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所犯的错误”。
10、个人化——这种扭曲是负罪感之母!即便毫无根据,你也会假定自己应该为某一消极事件负责。你武断地认为事情的发生是你的过错,或反映了你的不足,即便在这件事上你并无责任。
〔以上内容摘自《好心情手册》(Feelinggood,大卫·伯恩斯)〕
郁金香家长成长大课堂开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