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有多顽强,我们在前行路上就有多勇敢
涉及人物及典故:
①肯纳(1894-1981):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临床精神病医生之一。
②阿斯伯格(1906-1980):奥地利儿科医生,1944年描述了一群智力语言正常,但社交沟通存在障碍的孩子,为区别肯纳的发现,后人将其描述的障碍为阿斯伯格综合征。
④陶国泰教授(1916—2018): 中国精神医学之父、中国孤独症研究第一人。
⑤邹小兵:现为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大米和小米研发总顾问
涉及人物及典故:
① 布鲁诺·贝特尔海姆(1903-1990):奥地利犹太人,1939年移民美国,早年为木材商人,后关注自闭症,鼓吹自闭症是由于自闭症是因父母的冷漠对待导致的心理疾病。②郭延庆,国内知名医生、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应用行为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米小米顾问 ③里姆兰( 1928-2006):美国心理学家,他的儿子是电影《雨人》主人公的原型,1964年出版《婴儿自闭症:综合症及其对神经行为理论的启示》反击“冰箱妈妈”理论。 ④根据2013年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全部归类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写在后面:
又是一年自闭症日,自扎根这个行业以来,每年都能感受到这天的火热,一个个公益活动,一篇篇文章,努力地向外界刷着自闭症群体的存在感。
大米和小米自然也是这其中的一员,而且非常有仪式感地为这个日子挂上了倒计时,早早地开始策划选题,安排写作、绘画,但依旧摆脱不了“不熬几个夜,不拖到最后一秒发不了稿”的宿命。
沦落至此,不是小编辑们偷懒,恰恰是因为想写的太多,想传递的东西太多。入圈的4、5年,处在“舆论漩涡”中的我们看到自闭症家庭太多不幸与苦楚,想让更多人体会;我们也看到自闭症孩子很多优点与可能性,想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还看到很多圈外人无悔的付出与奉献,想让更多人知晓……
▲▲▲
写到此处,忽然想起,收到第一位被确诊自闭症的唐纳德的最新报道还是去年了,文章里说86岁的他身体还算硬朗,经常出门兜风、打高尔夫球。只是担心,疫情席卷全球,已到耄耋之年的他生活有没有受到影响?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康复机构给自闭症孩子做早期干预,越来越多学校开始接纳自闭症孩子入学,越来越多公共设施为自闭症人士开设“合理便利”,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雇佣自闭症人士……
我们有理由相信改变正在发生。
我们有理由相信幸福会来敲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自闭症人士也像唐纳德一样,尽管不同,但也拥有丰盈且快乐的人生。
以上。
大米和小米微信公众平台编辑部潘采夫、当当、春桃、羲铮、陈皮、梁雨、小熊、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