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条: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

文 / 郑州卫生健康一点通
2019-12-20 00:51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家层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健康中国行动聚焦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也为民众在健康领域细化了“国标”,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健康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 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经成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重要指标。 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

《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二十条: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

抑郁与忧郁

百年以前弗洛伊德写的心理学文章用的是“忧郁”而不是“抑郁”。 随着心理学发展,有学者用“压力”的过去分词表示“抑郁”,而“压力”等于“抑制”,那么“抑郁”既包括“忧郁”,也包括“抑制忧郁”。 的确,有的人抑郁是把忧郁(忧愁郁闷)表现出来,有的人抑郁是对忧郁加以抑制,不表现出来。

人人都可能有抑郁情绪

喜、怒、哀、乐、恐、憎、忧,是与生俱来的情绪。 其中的忧,可以具体表述为忧郁,忧愁,忧虑,郁闷,压抑,都属于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有3个特点: ①不顺心的事导致抑郁情绪,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②通过自我调节,自己开导自己,会渐渐好转; ③有时限性,少则一周,多则一月,就会恢复正常。

认识抑郁症

抑郁情绪因事而生,抑郁症却是无名抑郁,有“三低”症状: ①情绪低落,对一切事物都无兴趣; ②思维能力降低,思考问题困难; ③精力降低,浑身疲惫。 还有“三自”感觉: 自我评价低,自愧不如人,对前途悲观,因而想自杀。 最容易识别的是早晚节律: “三低”、“三自”在早晨严重,到下午或晚上明显减轻。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

除了情绪症状,抑郁症还会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疼、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恶心、呕吐、失眠、没有食欲、神经游走性疼痛、心脏肠胃不适,病人只以为这些是生理疾病,所以在心内科、消化科、神经内科、疼痛科反复治疗却往往无效。 最终求诊于精神科医生,进行抗抑郁治疗却效果显著。

认识孕期抑郁

在怀孕6~10周和分娩前期,与怀孕相关的激素水平显著变化,以至于影响到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激素水平的变化,这就使孕妇容易出现情绪的变化,比如焦虑和抑郁。 表现为心情持续低落,身体疲乏,心烦急躁,意志消沉,甚至会出现“活着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的念头。 此时可不要讳疾忌医啊。

认识产后抑郁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身体的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临产前胎盘类固醇激素的释放达到最高值,产妇表现情绪愉快; 分娩后胎盘类固醇激素分泌突然减少,产妇就可能表现抑郁。 如果是抑郁情绪,不超过2周即可恢复。 而产后6周内可能发生抑郁症,一般在3~6个月内恢复,严重的会持续1~2年。

人人都可能有焦虑情绪

喜、怒、哀、乐、恐、憎、忧,是与生俱来的情绪。 其中的恐,程度较轻的表现为害怕、担心、紧张,这些都属于焦虑情绪,都是因为具体的事而产生。 比如: 害怕这个事办不好,担心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对这个场合感到紧张,都会焦虑。 这些焦虑可以转化为压力,迫使自己去做好; 转化为动力,激励自己去做好。

认识慢性焦虑症

焦虑情绪“事出有因”,焦虑症则是无名焦虑。 分为慢性和急性。 慢性患者想象中的威胁、危险、坏结果,其实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发生,却提心吊胆,惶惶不安。 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口干、出汗、心悸、气促、尿频、震颤、坐立不安。 伴有入睡困难、多梦、夜惊、梦魇(俗称“鬼压身”)等睡眠障碍。

认识急性焦虑症

急性焦虑症患者的无名焦虑会突然上升到无名惊恐,发作时间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表现出神经紊乱症状: 感到呼吸困难、咽喉阻塞、即将窒息而死; 或感到胸腔压迫、强烈心悸、心脏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 或感到头疼、头晕,表现出多汗、面色苍白或潮红、手足震颤、步态不稳。 发作后虚弱无力,几天才能恢复。

认识恐惧症

急性焦虑症是无名惊恐,恐惧症则是对具体事物恐惧。 社交恐惧: 感到害羞、尴尬,表现脸红、局促不安,不敢与人目光对视,怕人家窥探自己的心灵。 场所恐惧: 怕自己从高出跳下来,怕公共场所发生危险而无法逃生。 自然恐惧: 怕某种昆虫、某种动物、黑暗、刮风、打雷、闪电等,自然恐惧一般始于童年。

认识强迫症

强迫症属于焦虑症的一种,是自己强迫自己,分为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强迫意向三大类。

强迫观念: (1)强迫疑虑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比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 (2)强迫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 (3)不必要地强迫性穷思竭虑事物的为什么,如“房子为什么朝南”; (4)不必要地强迫性对立思维,如想到“拥护”,脑海里马上出现“反对”。

强迫动作:(1)强迫洗涤,心中总也摆脱不了“脏”的感觉;(2)强迫计数,如数汽车,数电线杆,数自己做的动作,都要数够一定的数;(3)强迫仪式,如睡前要按程序脱衣解带脱鞋,并按顺序放置,如果乱了,要重新穿好,重新脱,重新放。

强迫意向:某种场合刺激患者强迫自己产生违背自己意志的错误意向,比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然这种错误的想法并未发生,但患者却十分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