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让癌症治疗雪上加霜,及时治疗有助抗癌

文 / 新里程美家
2019-12-04 16:59

生病时心情都不好,这是共识。特别是罹患肿瘤等重大疾病,更会时时郁郁寡欢,心情愁云惨雾,得不到排解。

人类的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引发和病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是近年肿瘤学界和精神病学界关注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调查,在接受生活史调查的近八千名癌症病人中,大多数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都发生在患者抑郁、失望、孤独和其他沉重打击与精神压力频繁发生的时期。情绪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情绪控制不好,钻牛角尖、易怒、焦虑的人更容易成为癌细胞攻击的目标。

负能量是癌细胞的兴奋剂

65岁的陆女士在2016年12月体检时,发现左乳肿块,被确诊为乳腺癌。之后陆女士接受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进行了4程化疗,病情有所好转。为了能持续控制病情,医生本打算给陆女士进行内分泌治疗,但由于病人既往有焦虑症和强迫症的病史,医生不排除药物可能造成情绪变化而诱发精神疾病,就停止了用药。

在患病前陆女士的情绪就一直不好,常因小事提心吊胆,焦虑不已。总是对生活琐事不满意,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动怒,和家人争吵。

研究显示,具有不良情绪的人群,癌症发生率是无不良情绪者的2、3倍。在健康人的体内,虽然正常细胞也存在着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的可能,但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在这些细胞增殖之前,及时地将它们破坏和消灭。

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的人,机体长期处于严重应激状态,神经、体液系统免疫功能会降低,无法有效杀灭癌细胞,从而为癌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压抑、焦虑通过递质、激素可使细胞内调控正常增殖、分化的原癌基因转化为癌基因。

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很多癌症患者的共同特点是,从童年时开始便留下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他们或早年丧母,或青年失恋,或中年丧偶,或老年失子。所有这些精神刺激,使他们变得沉默寡言,顾影自怜,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工作缺乏热忱,进而抑郁悲伤、情绪紧张、精神压力沉重。

癌症患者的抑郁症容易被忽视

罹患癌症并不可怕,但如果负面情绪高涨,会助长癌细胞的势头,加重病情。并且消极的情绪也不利于治疗的进行,对康复很不利。

美国有调查显示,多达25%的癌症患者在治疗的某个时间段内曾出现抑郁症状,但却常常未被识别。这一状况的出现或许是因为患者对身陷抑郁状态感到难堪,或者医生在治疗中忽视了病人的精神问题。另外,抑郁症状与癌症治疗过程中的若干副作用存在重叠,包括乏力、入睡困难、食欲下降及认知受损等,这也对抑郁症状的识别构成了挑战。

英国牛津大学医学系的精神病学研究小组, 在分析了21151例癌症患者后发现,在癌症人群中,重度抑郁的患病率比正常人群要高。该研究发现,肺癌患者中,重度抑郁的患病率是最高的 (13.1%),其次是妇科恶性肿瘤(10.9%)、乳腺癌(9.3%)、直肠癌(7.0%) 和生殖系统肿瘤(5.6%)。这些患者中有73%的人没有接受到抑郁症相关的任何治疗。

英国维多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精神病学领军人物David Kissane认为:“用抑郁症管理的筛查和整合协作模型,发现了惊人的结果。如果伴抑郁的癌症患者没有意识到,也没有接受治疗会缩短寿命、降低生活质量、增加自杀的风险。”

患者亲友可以做点什么

作为肿瘤患者最亲近的人,应当主动多跟患者沟通,并且帮助协调更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让家属和亲朋成为能被患者感知到的身后力量

此外,造成很多肿瘤患者抑郁的原因是失去自身的价值感,这时家属可以帮助患者找到兴趣爱好或者能作为精神支持的寄托,比如写作、运动、旅行、公益等等,弥补自尊心和自信心,重新找回获得感和在社会中的归属感。

及时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

调查表明,抗抑郁药物对70%的抑郁症患者有效。可见一旦出现抑郁症状,及时就医,在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进行心理调适等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在癌症患者伴发抑郁症常规的临床治疗中,以前常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例如:阿米替林、丙咪嗓等。而近年来产生了多种新型抗抑郁药,常见的为5-轻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西普兰,艾司西酣普兰,目前临床使用这类药物较多。

要注意的是,由于癌症患者本身用药较复杂,在选择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患者或亲友在看心理医生时,要全面说明癌症的治疗情况,便于医生在用药选择上做出准确判断。

照顾者也要重视心理问题

癌症患者的照顾者往往承受着他人无法体会的心理压力,除了身体的疲劳,还有心理上的难过、绝望、无助、恐惧等。照顾者除了要注意患者的心理问题,更要关爱自己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