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健康传播也有“八项注意”
11月22日,首届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大会暨第六届中国医疗品牌建设大会在长沙开幕,在这个全国卫生健康宣传工作者、健康新媒体交流分享的高端盛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作了特别环节的演讲,以传播者的角色畅聊健康传播的八个注意事项以及健康传播的目标等。让我们通过视频和文字重温他的精彩演讲。
现场授课视频(视频由自媒体“尚书TALKING”录制) (标清)
现场授课视频(视频由自媒体“尚书TALKING”录制)
我做健康宣传员十几年了,越来越觉得这是我的本行了。参加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大会,我觉得这不仅是做加法的大会,更是一个做乘法的大会。国家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方面的政策,以及健康科普知识,经我们的手都会以乘法效应与公众见面。当然如果做得不好,不正确的健康知识也将以乘法的方式去进行传播。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正确的好的内容去做整乘法,健康传播就变得至关重要。
我在做健康传播的时候始终坚持“八项注意”
- 医学是科学,不是神学,更不是玄学,千万不要开空头支票。
50年代人类有十大对未来的预测,其中有一个预测说2000年人类将治愈所有的疾病,今天依然可以在网上查出最新的预言,那就是2029年人类将因为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攻克所有的疾病,您信吗?我不信。因为我觉得医学是科学,应该以敬畏之心去看待。健康传播过程中,我们不能去开空头支票,不能去激发群众认为交钱了,到了医院就应该治好所有的疾病。100多年前,加拿大医生特鲁多就在他的墓碑上写下了“偶尔去治愈,经常在帮助,总是去抚慰”,过去的100年医学科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句话仍未过时。
- 医学是医术与人文的结合体,人文并不是独立在外,可有可无。
人文究竟是医学的一部分,还是独立在外?我始终认为人文就是医学特有的一部分。但是在患者赋权的背景下,我们发现在医生的培养过程中,没有教会医生如何去更好地进行沟通和研究患者的心理。我做了很多这种调查,发现我们医学院几乎都不开患者心理研究的相关课题,也很少有沟通技巧的课程,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今后去研究和弥补。
- 医生最需要的是尊重与信任,患者最需要的是希望与放心,你越相信医生,医生给你的回报越大。
人类的幸福图景当中,其中有一个图,就是刚治愈完患者看着患者乐呵呵地离开,吹着口哨的医生,那一瞬间他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所有的医生在给患者开药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上一味药,叫希望,不管他处在哪个阶段,哪怕是生命的最后阶段,医生都要给他希望。我今年做过两期关于无痛的节目,强调不痛是患者的权利。我们发现对无痛的宣传也开始明显增加,今后可能有很多的临终关怀将以更好的无痛方式去进行。所以医生当然要给患者希望与放心,没有放心,患者很难配合医生完成治疗。然而目前摆放在整个医疗界面前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患者缺乏放心。
- 大医治未病,帮助人们预防疾病,而不仅仅是告诉人们如何去治病。
我觉得不管是作为传统媒体,还是作为自媒体,有一种观点认为教会人家去防病,见效慢,教会人治病特别容易引起关注度。大医治未病,我们要尽早地改变观念,医院也是预防疾病的机构,这个观念不改变,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机构会扛不住。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健康中国行动的最核心的变化,就是由以治病为中心向预防为中心转变。我之所以在此强调这一点,就是要提醒我们在进行健康传播的时候,不要局限于容易被点赞的教人治病的内容,教会公众防病功德无量。
- 健康传播最重要的是准确,宁可不说也不要错说。
我觉得涉及到传播有很多要引领而不是迎合,如果一味迎合的话,长时间下来就会出现错误。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做健康传播与做一般传播有相同的规律,越具体越细节才越有影响力,越有公信力才越有吸引力。不要求大,不要在传播当中求毕其功于一役,每个人每一段时间把一个问题传播透了,功勋卓著。在进行健康传播的时候,一定要准确,不准确的宁可先不说,当混淆不清甚至截然相反的健康知识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公众根本无法辨别。
- 未来中国最大的挑战一定是人口问题,为此要早做宣传和准备。
人口问题是以两个问题作为标志,一是老龄化,二是出生率的下降。我认为中国未来最大的产业是健康产业,没有之一。大健康产业一定是中国未来最大的产业。伴随着越来越严峻的老龄化现实和低出生人口率,我们进行健康宣传的时候,一定要有这个底。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今年在青岛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康复大学,这方面我们的缺口是巨大的,而我们现在的康复工都是保姆的升级版,并不是医学意义上的。举这一个例子就会知道我们做健康知识传播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个认知的话,与此有关的东西我们可能就不会去推动。
- 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我们是不是传播健康知识就停留在健康知识就结束了呢?我觉得这才是重要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第二步,我们要经过10到30年左右的时间,让健康知识背后所支撑的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中国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才能长久地维系中国人的健康。如果我们仅仅传播健康知识,无法成为家风,无法成为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因此不要停留在传播健康知识,要再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播,鼓励人们建立更加牢靠的健康生活方式。有了健康生活方式,我们未来才能够放心。
- 医疗器械和新药的研发需要我们不断地大声鼓与呼并且推动。
相对于芯片的自主研发,我们在医疗器械和新药的研发方面相对不太自主。11月15日,中国第一个经美国相关机构批准的抗癌新药在美国上市。我希望这成为一个动员令,我们要把粮食食品安全端在自己的手里,更要把中国人的健康放到自己的手里。当然国家的政策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发生变化,对新药的研发出台了专门的文件等等,审批机制更顺畅。这更需要我们所有的从事健康传播的人去关注它,推动它,因为没有更高水平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药品和疫苗,我们的健康很难得到护佑。
健康传播的目标是什么呢?
我觉得有两点:
一是期待未来中国人:不得病,晚得病,得小病。得了急病能及时治疗能治好,得了慢病能科学管理能长期高质量生存。
二是健康需要经营和投资,储蓄健康比储蓄金钱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