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睡眠 维持身心健康
一、失眠症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
定义:
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
● 10%~15%成人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
● 失眠症往往呈慢性化病程。
● 近半数严重失眠者可持续10年以上。
失眠症可造成:
●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
● 严重者合并焦虑、强迫、抑郁等。
● 冠心病和症状性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正确诊断与治疗失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二、临床表现
● 多以夜间难以入睡、睡眠表浅、睡中不宁或多梦、中途觉醒、早醒、醒后难以再睡为特点。
● 白天神疲乏力、缺乏清醒感、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倦怠思睡或心烦焦虑、抑郁甚或惊恐等继发表现。
● 躯体疾病等引起失眠者,尚有其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三、失眠的原因
1.躯体原因
● 身体的疼痛;
● 憋气;
● 心悸;
● 各种病因引致的尿频、搔痒、咳嗽;
均可导致失眠。
和睡眠相关的疾病: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周期性动作等常引起中途觉醒;
● 甲状腺功能亢进;
● 肺性脑病早期;
● 脑部疾病等躯体疾病可以表现为失眠。
2.环境原因
● 工作或生活上的变化;
● 夜班;
● 乘坐车船;
● 航空旅行的时差;
● 寝室中亮光;
● 噪音;
一般能在短期内适应。
3.精神原因
● 兴奋和焦虑最易造成短期的失眠,入睡困难常为主要表现;
长期失眠多见于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时常觉醒和晨醒过早。
4.药物原因
● 苯丙胺;
● 咖啡因;
● 麻黄素;
● 氨茶碱、异丙基肾上腺素;
● 喹诺酮类抗生素;
● 糖皮质激素等;
均能导致失眠。
四、失眠的诊断
1.患者主诉有失眠包括:
● 入睡困难(卧床30分钟没有入睡);
● 易醒、频繁觉醒(每夜超过2次);
● 早醒;
● 总睡眠时间不足6h;
有上述情况1项以上者。
2.社会功能受损:
● 白天有头昏、乏力、精力不足、疲劳、昏昏欲睡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 严重者出现认知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工作和学习。
3.频率:
上述情况每周至少3次,持续至少一个月。
4.其他:
排除各种神经、精神和躯体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5.失眠的客观指标:
多导睡眠图:
● 睡眠潜伏期超过30分钟;
● 实际睡眠时间每夜少于6小时;
● 夜间觉醒时间超过30分钟。
五、失眠的治疗
规范性治疗是关键。
1.睡眠卫生教育和心理治疗
● 让患者了解一些睡眠卫生知识,消除失眠带来的恐惧;
●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根据自己的习惯安排好合理的睡眠时间;
● 尽量不要饮酒,午后和晚间不要饮茶或含咖啡因的饮料;
● 多做一些体育活动。
对于比较严重的失眠患者可进行睡眠行为的控制:
● 有睡意时就上床睡觉;
● 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如看书,看电视;
● 白天尽量不睡午觉;
● 睡前2小时避免做剧烈的体育运动;
● 如果上床后15~20分钟仍未入睡则起床到另外房间做一些其他事情,有睡意时再返回;
● 无论在夜间睡眠多久,早晨应定时起床。
还有一些物理疗法:
● 磁疗;
● 超声波疗法;
● 音乐疗法;
● 推拿;
● 按摩;
● 针灸。
2.药物治疗
● 睡眠药物多数长期服用会有药物依赖及停药反弹;
● 原则上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 间断给药(每周2~4次);
● 短期用药(常规用药不超过3~4周);
● 减药缓慢和逐渐停药(每天减掉原药的25%)。
苯二氮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催眠药,此类药物可:
● 缩短入睡时间;
● 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
● 增加总睡眠时间;
● 是安全性、耐受性较好的催眠药;
缺点是比较容易形成药物依赖、停药反跳和记忆力下降等,但一般短期使用不会出现药物依赖。
此类药根据半衰期长短分为3类:
①短效类(半衰期<6小时)
● 三唑仑;
● 咪达唑仑;
● 去羟西泮;
● 溴替唑仑;
主要用于入睡困难和醒后难以入睡。
②中效类(半衰期6~24小时)
● 替马西泮;
● 劳拉西泮;
● 艾司唑仑;
● 阿普唑仑、氯氮;
主要用于睡眠浅、易醒和晨起需要保持头脑清醒者。
③长效类(半衰期24小时以上)
● 地西泮;
● 氯硝西泮;
● 硝基西泮;
● 氟硝西泮;
● 氟西泮;
主要用于早醒。
长效类起效慢,有抑制呼吸和次日头昏、无力等不良反应。
新型非苯二氮类催眠药
● 佐匹克隆(Zopiclone);
● 唑吡坦(Zolpidem);
● 扎来普隆(Zaleplon);
这类药物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次晨没有宿醉症状,药物依赖和停药反跳少等优点,是目前推荐为治疗失眠的一线药物。
其他药物如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褪黑素等对失眠症也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