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想到他会突然犯病去杀人”

文 / 好心情精神心理
2019-11-25 20:58

11 月 5 日,湖南长沙汇诚某小区,一名 9 岁男童被一名男子打死。

警方通报中提到:行凶者冯华有精神病史 2010 年曾因精神分裂症在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治疗。

由于场面过于血腥,影响极其恶劣,加之又与精神疾病相关,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除了手段之残忍之外,讨论还集中在了不容忽视的一点上:好好的一个小区,怎么突然就冒出来一个精神疾病患者了?还是一上来就这么严重直接把一个小孩给活活打死了?

目前,凶手已被刑拘,去世的小孩也已火化,而事件激起的涟漪,依然没有停止。

天堂的小孩,愿你能睡个安稳觉

“以前挺好的,怎么说犯病就犯病了”


在得知孙子打死人之后,冯奶奶难以置信:他已经一年没犯过病了,以前也从来没打过人,咋这回(就把人打死了)?

对于祸从天降的受害者一家来说,也是同样不能理解:青天白日的,怎么就碰上了这样的事?

精神疾病的复发多有征兆,病发必然是有一些情况被忽视了。

在新京报对于行凶者一家的采访中,冯华父母坦言,今年春节后,因自觉儿子状态良好,老俩没有再给儿子服药,这直接导致了下半年儿子精神分裂症的发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原来是因为擅自停药。

“我们没想到他会突然犯病去杀人”

冯华一家是典型的农村人,2008 年他为高考复读时,突然被发现精神出了问题。

然而,农村出身的家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精神疾病需要尽快治疗,耽搁一段时间之后才被正确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才开始接受治疗。

患病十余年间,冯华总共住过三次院,最近一次是因为割腕,那次之后,医生要求冯华每年到医院复查两次。

“每次复查时,医生就说好多了。”父亲冯军说。

因为病情好转,医生让冯华逐渐减药。

两年前冯华开始抗拒复查与吃药,认为自己没有病,向父母发脾气,老两口只好把要掺在饭里骗儿子吃下。

年初春节的时候,因为冯华已经快一年没有病发了,复诊频率越来越低、药量也越来越小,冯军认为儿子的病情已经稳定,所以他擅自给儿子停了药。


殊不知,认为自己没有病、抗拒吃药,正是病情加重的表现。

在停药之后,冯华情况起初还算稳定,10 月底时,冯军看儿子状态挺好,就带着他出了一趟门打工,很快就回来了。回来后,冯华的情况有些不稳定,“总是咧着嘴笑,自言自语的”。

家人此时仍然没有意识到严重性,认为或许只是因为出门打工心里紧张和劳累,对于病情有些刺激,认为过几天就好了。

过去服药时,儿子病情也会反复,有时“自言自语两天就好了”。这一次,家人仍然以为过几天就能好,不要紧。

11 月 3 日或4 日晚间,冯华走失,家人找了很久才把人找回来,回来之后冯华夜间睡得很安稳,一觉睡到第二天也就是事发当天早上八点才起床。看着熟睡的儿子,夫妻俩都以为冯华的这次犯病换过去了。

直到冯华当天中午出门,在小区内碰到了那个年仅八岁的小男孩。

窗台上的玩具,再也等不回小主人


悲剧,本可以避免

精神分裂症的难治性是世界难题,然而,难治是指相较于其他疾病而言,并不意味着无法控制与维持,像冯华的情况,已经通过十数年的治疗维持得尚可,医生也认为可以减轻药量,也不需要那么频繁去医院复诊。


事情既败在父母擅自给患病的儿子停药上,也败在冯华病情有变化时父母一次次的忽视。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及时、规范、充足的治疗,很多都可以将病情控制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一些人甚至可以重返社会参加工作。

但问题也在维持上。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吃药控制和定期复诊,如果病情有变化还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很多时候,病人与家属对于疾病认识不足,像这次事件中的患者父亲,就是自行认为儿子病情稳定不需要吃药干脆给停了。

在停药之前,哪怕再去一次医院,听听医生的建议,都不会有后面的事发生。

或者说,在 10 月底冯华不对劲时、甚至 11 月初又走丢时,父母能够想到带冯华去看看医生,一切也都不会发生。

精神分裂症虽然顽固,且几乎每次复发都会加重,然而早期发现、坚持规范治疗,往往都可以拥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对疾病认识不足、没有重视、存在侥幸等想法,不愿意听从医生医嘱,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最主要的原因,而不是疾病本身的难治性。

换句话说,精神分裂症的难治性,不少时候都是人为因素。

悲剧,该如何预防

针对重性精神病人的监管,卫生部于 2012 年曾推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将规定细则化,要求城市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对辖区内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疑似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展开调查,并登记建档。

然而,由于需要争取家属患者同意才能上报的原则,导致规定在实施时并不尽人意。

11 月 11 日,冯华老家的卫生院医保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冯华持有的医疗证是在该卫生院办理的,但是对于冯华是否被建档立卡、并被纳入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我们都不知道”。


对此,冯军表示,因为“丢人”,他们很少对外说起儿子的病情,更没有办残疾人证、低保等,自然也没有进行过重性精神病患登记:“不想让人家看扁了”。

对于不登记,父母表示一方面是觉得“丢人”,另一方面也是不知道这件事。

事发的小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未对冯华进行重性精神病患建档立卡,原因不得而知,但这直接导致了没有相应的预防措施,也就在客观上促成了悲剧的发生。

歧视,是悲剧根源

身边藏着一个定时炸弹,谁不恐慌?

由于并未进行登记,该小区居民并不知道小区内有重性精神病人的存在,因此事发就好像突然冒出来一样:怎么突然就冒出一个重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了?这次杀小孩,下次突然冒出另一个杀我怎么办?

悲剧的发生除了遵医嘱治疗外,也有小区无预防措施的因素,无预防措施是因为并未登记,不登记是因为害怕他人知道后歧视,这导致更容易发生伤人事件,进一步加剧他人歧视,完美的恶性循环闭环。

看上去,好像歧视精神病人能够将自己与他们隔离开、能够保护自己,事实上,反而正是这种歧视,增加了悲剧的发生。

互相猜忌、怀疑,伤害的是双方。


如果冯华父母听从医嘱不擅自停药、病情有变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登记儿子在册接受监管,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而家属愿意这么做的前提是,他们不仅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更从外界感受不到歧视,感觉不需要藏着掖着,光明正大,反而阴影无所遁形。

你并不知道,被普通人排斥挤到阴影中的那些人,在阴影中将会变成什么样;也不会知道他们如果被给予阳光,将变成怎样的好人。

希望这是最后一个无辜被波及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