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癌后,为什么有人会轻生?3个办法,能将心态扭转过来

文 /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2019-10-04 15:50

癌症,对于患者的心理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而心理因素又密切关系到癌症的发展,所以对于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家属来说,了解癌症患者确诊后的心理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帮助癌症患者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积极的进行抗癌治疗。

1、怀疑

因为癌症本身是比较复杂的,很多时候,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师给出的建议也是不同的,如果不同的医生在诊断措词上有细微差别,就会让患者认为自己的病情可能还有转机,从心理的角度来分析,这是病人在借助否认机制来应对诊断结果所带来的焦虑和痛苦。这期间癌症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怀疑、震惊、坐立不安、失眠、烦躁、易激惹等症状。

2、自卑

不少癌症患者在被诊断为癌症之后,会出现刻意逃避的情况,不愿暴露患病信息,不愿同亲近的人讨论疾病的诊疗情况。

3、疑病

恶性肿瘤的转移特征会让癌症患者很敏感,不少癌症患者在身体现某些不适或某项检查结果异常时,就会第一时间与癌症复发、转移联系到一起,然后担惊受怕。

上述这些就是患癌症后患者比较经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反应,一般随着治疗开始,在1-2周内,这些负面情绪可逐渐减轻。这时候,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心态评估,如果其反应的程度和强度超出常态范围,就要及时进行干预。

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测评癌症患者的情绪状态的方法为为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自评抑郁量表(SDS)。

SCL -90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每一因子反映出患者某方面症状的痛苦情况,从而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

艾森克个性问卷可帮助判断患者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主要反映患者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和掩饰倾向。


C型行为量表可帮助评测癌症患者的行为模式,以评价患者对负性情绪表达以及抑郁的个性特点。

注意:根据量表评分或等级,我们可以判断出患者的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不同的干预手段。

首先,最首要的任务是要积极调整心态,勇敢面对,要相信只要积极配合,是可以实现治愈的。因为癌症确实也是这样,虽然难治,但并不是不治之症,尤其是早期的癌症,治愈率还是非常高的,所以大家要有信心。

其次,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心理压力太大时,要及时和医生沟通,不要自己一个人硬扛,这也有助于医生准确评价你的心理障碍的程度,并给出合理的意见。

最后,多和家人交流、沟通、分享,听听家人的看法。或许他们并不能做出专业的评价,但他们却是你最坚强的后盾,要记住,任何时候你都不是一个人在“作战”。

温馨提醒:癌症确实是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癌症甚至还会因为承受不了这个压力,而选择放弃生命。所以,家属以及医护人员一定要重视癌症患者的心态,不仅仅的陪伴、鼓励、配合治疗,还要注意患者的心态是否正常。

参考资料:

1.《4.15肿瘤防治系列知识(3):呵护心理健康,关注人文关怀》,中国抗癌协会,2019-04-08

2.《肺癌患者的心理变化大,正确认识才能帮助他》,人民网-科普中国,2017-03-3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